第二百零五章 雜(第2/2頁)

而歐羅巴幾個主要大國介入談判,同樣也給烏西人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於是在雙方都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讓步的前提下,終於初步達成了停戰協議——之所以說是初步達成,是因為這份停戰協議還要傳回烏西本土,由女王和內閣簽署同意之後,才能正式生效。

根據協議內容,夏國將從身毒東北部分階段撤軍,只保留身毒與茜香國交界處,約一萬三千平方公裏【相當於0.8個現代燕京】的土地作為軍事緩沖帶。

另外夏國還承諾恢復與烏西人的貿易往來,並在沿海增設通商口岸,以及督促東亞各國重新對烏西商人敞開國門。

與此同時,烏西人則承諾將軍事力量撤出東亞海域,放棄在茜香國的一切特權和領土要求,以及向夏國支付兩百萬兩的商業補助,並無條件支持東亞各國的禁煙行動。

這什麽商業補助其實就是戰爭賠款,只是烏西人為了避免刺激到內部激進勢力,堅決不肯使用‘賠款’一詞。

除此之外,雙方還會在協議生效之後,互設常駐外交大使,以及組織官方層面的留學交流。

總的來說,隆源三年這一系列的爭端,夏烏雙方其實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對於夏國而言,兩百萬兩的戰爭賠款和區區一萬三千平方公裏——且還孤懸海外的土地,並不能彌補兩廣水師的損失,以及組織遠征軍所消耗的物資。

而主動挑起紛爭的烏西國,顯然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故此雙方對這次和談的結果,隱隱都有些不滿。

但夏國海疆受制於人,烏西國也難以承受丟掉身毒殖民地的損失——雖然夏國只是占領了東北部,但烏西人狼狽敗退的窘況,卻助長了身毒內部的抵抗情緒,導致烏西國在身毒的統治,呈現出內外交困的局面。

所以雙方是麻杆打狼兩頭怕,只能暫時苟合。

一旦未來局勢再有變化,說不準雙方還要再鬥上一場——鑒於朝廷正雄心勃勃想要組建遠洋水師,屆時多半就該夏國搶先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