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古人知道世界之大

在這個娛樂業相當匱乏的時代,在這個很少會舉行數萬人,甚至十數萬人規模的娛樂項目的時代,第一項決議很快就通過了,並且取得了所有人一致的贊成。

第二項決議嘛,有一部分人贊成,有一部分人不贊成。

贊成的是看到了朝廷借著漕運、海運、邊市賺的盆滿缽滿,覺得在草原上建馬場也是一項賺錢的生意,所以想給家裏再添一片基業。

不贊成的則是覺得,朝廷已經拿下了突厥和西突厥,還橫掃了依附在西突厥帳下西域諸國,有這麽多人給朝廷養馬,朝廷以後就不缺馬了,甚至民間以後也不會缺馬,所以他們覺得建馬場養馬,沒什麽市場。

所以他們以家裏人丁稀少,湊不出來草原上經營馬場等各種理由來否決此時。

但無一例外,全被李淵給鎮壓了。

在李淵看來,他這個皇帝其實已經做到頭了,所以他不介意蠻橫的幹一些惹人不快的事情。

大家要是對他不滿意,想趕他下台,他求之不得。

所以他已經進入了‘我已經不在乎皇位了,你們能奈我何’的境界了。

所以行轅裏的人面對他的蠻橫和霸道,還真沒辦法。

他們總不可能聯起手來掀翻大唐吧?

先不說他們的部曲、族人答不答應,就是他們自己都不一定能說服自己。

畢竟,每一次的王朝更替,都是一次洗牌的過程。

他們在隋唐更替之際,借著這股東風,扶搖直上,成為了人上人,成為了大唐頂尖的勛貴。

如果再次洗牌,他們誰也不能保證自己還能保住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誰也不能保證自己還會更上一層樓。

所以,現在除了一些腦子不靈醒的,沒人會想著去造大唐的反。

所以面對李淵的霸道和蠻橫,他們只能默默的忍受。

他們倒是可以聯起手來逼李淵,問題是現在的李淵根本就不怕逼。

他們要是逼李淵退位讓賢,讓給兒子的話,李淵說不定還會謝謝他們。

而他們到了李元吉手裏,未必能有現在過的自在。

因為一朝天子一朝臣,李元吉上位了以後,怎麽可能會用李淵信賴的舊臣呢?

就算李元吉願意用,並且也願意信賴,可李元吉的行事風格跟李淵完全不同。

他們的心胸、眼界、能力,能應付的了李淵,未必就能應付的了李元吉。

所以還是滿滿的在李淵手底下熬著更好。

在完成了兩項決議以後,宴席也就散了。

翌日,天還沒亮,一些人就著急忙慌的準備起了馬會的事宜。

李淵把能派的人都派出去了,所以行轅內就剩下了李氏一大家子。

在陳善意和劉俊識趣的將李承德和李建成的嫡長子抱走以後,行轅內就只剩下了李氏的核心成員。

除了楊妙言、李秀寧外,剩下的人都在。

李淵放下了皇帝的架子,拿起了父親的做派,跟兒子、兒媳們談起了心。

首要目標就是李元吉。

只見李淵以一個很自然、很舒服的姿勢坐在上首,語重心長的道:“元吉啊,這裏已經沒有外人了,你到底是怎麽想的,能跟我們說說嗎?”

李建成和李世民沒有說話,目光一直往李元吉身上瞥。

長孫和鄭觀音也是如此,李承乾則是好好的扮起了乖乖仔的角色。

李元吉環視了一圈家裏人笑道:“父親覺得這天下有多大?”

李淵愣了愣,皺起眉頭沒說話,李建成和李世民欲言又止,但仔細想了想,也皺起眉頭陷入了沉默。

長孫和鄭觀音則低著頭思量了起來。

這個問題如果照本宣科的話,很好回答。

可作為這個世界的主宰者家族之一,對這個世界的了解遠超書本。

所以他們都清楚書本上的知識並不準確,一些地方會有所偏差,一些地方則完全對不上,一些地方甚至都沒有記載。

所以讓他們依照他們的了解來回答這個問題,他們一時半刻答不上來。

李元吉見此,繼續笑著道:“那我來說一說我的答案如何?”

李淵、李建成、李世民同時擡起頭,長孫和鄭觀音也是如此。

只不過李淵、李建成、李世民做側耳聆聽狀,長孫和鄭觀音則更關心李元吉想耍什麽幺蛾子。

李元吉在將所有人的反應收入眼中以後,笑著道:“據我了解,天下之大,遠朝前人的記載。在我大唐以北,越過了北庭,再走千裏,有一片不輸給我大唐的疆土,那裏春冬兩季雖然有些寒冷,可夏秋兩季卻十分溫和。

在我大唐以西,越過了西域,也有一片不輸給我大唐的疆土,那裏的四季跟我大唐相仿,那裏的王朝不輸給突厥,那裏的文化、丁口也跟我大唐相仿,或許會稍遜我大唐一頭,但不會遜色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