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 我能給你的,我也能收回來(第2/2頁)

李元吉陷入了沉思,許久以後終於思量到了謝叔方為什麽答應的這麽痛快了。

他親自出面跟謝叔方說項,他是謝叔方的君,也是謝叔方的主公,還是謝叔方的恩主,謝叔方根本沒有拒絕的余地。

他即便是不跟謝叔方商量,強行命令謝叔方依照他的心思去做,謝叔方也沒辦法拒絕。

如今選擇了跟謝叔方商量,還給了謝氏一條活路,可以說是給足了謝叔方面子。

謝叔方再不答應,那就是不識擡舉了。

可能謝叔方在最初接到他的密信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決定。

之所以遲遲不肯松口,大概就是為了等他給謝氏一條活路。

如今這條活路他給了,謝叔方也就痛痛快快的答應了。

一念至此,李元吉感慨道:“既然你答應了,那就速速下去準備吧。至於給你謝氏的補償,你就不要拒絕了。”

大唐內部是容不下世家豪門,可大唐外部卻容得下。

如果謝氏的族人能在李道立和馮盎的幫襯下在新羅或者交州站穩腳跟,那麽他不介意謝氏重新恢復到世家豪門之列,甚至還可以暗中幫襯一把。

至於謝氏在新羅或者交州重振了門庭以後,會不會成為大唐以後的禍患,那就不是他該考慮的了。

如果謝氏在心落或者交州重振了門庭,以後成了大唐的禍患,那就說明大唐的政令已經能夠暢通無阻的傳達到這兩個地方了。

這兩個地方的人也不再被唐人稱之為蠻夷、或者異族人。

那大唐的江山必然比歷史上更強大。

他所謀的必然也已經實現。

至於子孫後代能不能守得住他創立的家業,那就不是他能操心的了。

“喏!”

謝叔方這一次沒有推辭,痛痛快快的答應了一聲後,就離開了昭德殿。

謝叔方出了宮,還沒來得及輸起謝氏的大旗,收攏謝氏的族人,重振謝氏的門庭,儺戲大祭和除夕夜宴就開始了。

跟去年一樣,今年還是由李建成扮演東皇太一,主持儺戲大祭。

在儺戲大祭落下帷幕,除夕夜宴緩緩拉開帷幕的時候,李淵才露面。

李淵露面以後,亦如去年,領著群臣開始了群魔亂舞。

跟去年不同的是,在今年的除夕夜宴上,李淵借著各種由頭,先後罷免了三個郡王,兩個國公的爵位。

三個郡王不需要多說,兩個國公亦是李氏的族人。

他們的父輩在武德四年末的時候被追尊為了郡王,到了他們這一輩,降一等繼承,就成了國公。

他們的子孫後輩如果沒有什麽建樹,還會一降再降,一直降到平民百姓。

不過,李淵一口氣將他們中間四個人降成了勛爵,他們的子孫後輩已經沒什麽可繼承的了。

他們中間被降的最狠的就是廬江王李瑗,一口氣被李淵從郡王降為了庶民。

李淵之所以動這麽大的肝火,是因為這些人在拿到了入京朝聖的詔書以後,都沒有回京,反而一個兩個的以各種借口留在了封地上。

也不知道要幹啥。

李元吉不好大動幹戈的派人去訓斥他們,降他們的爵位。

因為他才剛剛安撫完李氏的一眾宗親。

李淵就不慣著他們,他們的爵位是李淵給的,李淵也能收回去。

在當眾下旨將五個人降為了勛爵,貶為了平民百姓以後,李淵又當眾下旨,讓李神通以欽差的身份去收繳他們的封地、兵馬,以及府上的所有財貨。

李神通似乎早就得到了李淵的授意,一個磕絆也沒打,當庭就答應了下來,並且不等天亮就急匆匆的離開了太極宮,趕往了五個人的封地。

今年的除夕夜宴就這麽結束了。

時間一下子就進入了正月。

正月裏,天依舊寒冷。

可長安城內外的人心都是火熱的。

因為今年的除夕夜宴落馬了三位郡王,兩位國公,引起了所有人的熱議。

朝野上下,幾乎所有人都熱心的參與到此事的討論中了。

李孝恭、謝叔方更是廣開門廳,廣邀一眾志同道合的人到府上聚會,談論此事。

只不過,李孝恭邀請的都是世家豪門的人,並且還是在漕運和海運上有份子的人。

謝叔方邀請的就只有謝氏的族人。

在長安城內的謝氏分支不多,僅有兩支。

但這兩支在謝氏族群中的影響力都不弱。

畢竟,弱的也沒辦法在亂世中在長安城立足,更沒辦法在亂世結束以後,立馬就在長安城內混出個人樣來。

謝叔方所邀請的就是這兩支的當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