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八章 會做事的人(第2/2頁)

那樣的話,不需要新羅出手,大唐就先出兵把他們都滅了。

畢竟,大唐對民間私人武裝有著嚴格的管束條例的,誰違反,誰就是想造反。

大唐可以名正言順的出兵剿滅。

這就是借著新羅的地方為大唐培養人才的好處。

不僅把人才培養了,太學的名額也能賣好多錢。

可以說是人才和錢財雙收。

“王兄是不是太過看重錢財了?”

李道立想法倒是不多,只是單純的覺得李元吉是不是有點貪財了?

居然把太學的名額拿出來賣錢!

李元吉沒好氣的白了李道立一眼道:“我倒是想將太學的名額免費送給他們,問題是,你覺得他們敢要嗎?”

一個郡王當白手套,將太學的名額白送給賤籍,誰敢要?

那些商賈不嚇的連夜跑路那都算膽大了。

唯有將太學的名額當成一個商品,當成一種斂財的手段去兜售,那些商賈才能放心的收下。

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

這是百姓們多年積累的自保的經驗,也是百姓們為自己設定的約束。

這個約束已經深深的紮進了很多人的血肉裏了,想破除根本不可能。

所以只能用這種比較功利的辦法去做。

李道立恍然大悟,慚愧道:“是臣弟疏忽了……”

李元吉擺擺手道:“行了,你可以回去準備了,我想要不多久你就可以動身了。切記,出門在外一定要以自己的安危為重,如果發現有什麽危及到自身的事情,切不可輕舉妄動,搭上自己的性命。”

李道立愣了一下,鄭重的抱拳道:“臣弟知道了。”

對李道立而言,這就是一種關心。

所以他心裏有那麽一絲絲的感動。

不過,對李元吉而言,這卻不是關心。

他純粹是不希望李道立把性命丟在新羅而已,為了新羅的一座城,一個碼頭,讓一位郡王去拼命,實在是有些劃不來。

雖說大唐的郡王很多,往後會更多,會多到不值錢的地步,但還不是新羅一座城、一個碼頭能換的。

“臣弟告退。”

李道立躬身一禮,退出了太極殿。

……

三日之後,以陳叔達和鴻臚寺卿為代表的談判團,就跟金德曼商量好了駐軍的事宜。

黑心的陳叔達在原有的條件基礎上,又羅列了許多條件,所有的條件加起來,苛刻的令人發指。

據李綱說,金德曼是含著淚簽署了跟陳叔達和鴻臚寺卿談判好的國書的。

在一切商定好了,簽署了國書以後。

以李道立為首,劉仁軌為副手的三千兵馬,就跟著金德曼趕往了新羅。

之所以不等到新羅將城池築造好了以後再過去,也是為了避免新羅返回。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是為了盡快築造好為大唐牟利的碼頭,讓大唐盡快和新羅通商。

李道立決定了前往新羅坐鎮以後,私底下做了不少工作。

他已經走通了李孝恭和高雅賢的門口,讓他們分別在海運上,以及棣州碼頭為自己開了一道口子。

往後從棣州出海的海船,不僅可以直通往交州,也可以直通往新羅。

除此之外,他還籠絡了不少沒背景的商賈,讓他們開始搭建起了大唐和新羅的貿易往來。

一些想做漕運和海運生意,但是被世家豪門的人擠的根本插不進去的小門小戶的商賈,他也派人去聯系了。

有這些人相助,新羅的碼頭應該很快就能建起來,大唐和新羅的貿易往來很快也會頻繁起來。

李元吉原本是想見一見劉仁軌的,不過劉仁軌人在回京的半道上就被李道立派人給截住了,然後派往了河北道各地去挑選將士了。

去新羅駐守看似很輕松,可並不是誰都能適應新羅的水土。

所以李道立想要確保他帶過去的人能在新羅立足,能適應新羅的水土,就必須在河北道這個臨近新羅的地方挑選適合的將士。

河北道有不少前隋征討高句麗的時候遺留下的潰兵。

這些人都去過高句麗,能更快的適應半島上的水土,所以李道立的首要目標就是這些人。

從這一點上就不難看出,李道立是一個做事的人,也是一個想把事情做成的人。

李元吉在了解清楚李道立的所作所為以後,就放心的把駐守新羅,在新羅開辟財源,以及為大唐收集半島情報的差事交給了李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