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沒人是傻子(第2/2頁)

尤其是龐然大物和龐然大物之間爭鋒,就更不能采取極端的方式。

因為你根本不可能一口氣讓你的敵人亡族滅種,敵人在找到機會的時候,一定會用更加殘忍,更加血腥的手段報復。

所以為了族群的發展,為了族群中族人的安危著想,任何一個有頭腦的掌權者,都不會采取太過極端的手段。

頡利雖然不是什麽英明的掌權者,但這點道理他還是懂的。

所以柴令武等人即便是被頡利扣押了,甚至被頡利知道了身份,頡利也只會利用他們跟大唐交涉,而不是傷害他們的性命。

所以柴令武幾個人的安危根本不用操心。

頂多就是有驚無險而已,絕對不會有性命之憂。

楊妙言不懂這些,但是對於丈夫的話她還是很信服的。

丈夫既然說柴令武等人不會有性命之憂,那就一定不會有性命之憂。

當即,她語氣柔和了幾分道:“真的?”

李元吉堅定的點了一下頭,給了楊妙言一個肯定的答案。

楊妙言若有所思的點著頭道:“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讓他們跟著唐儉歷練一下也好。玉不琢不成器嘛。”

李元吉哭笑不得的道:“你剛才可不是這麽說的……”

楊妙言翻了個白眼道:“你也沒告訴我他們沒有性命之憂啊?”

李元吉瞬間不知道說啥好了。

楊妙言則自顧自的繼續道:“阿郎讓令武他們跟著唐儉,這是要讓他們學習如何出使,以後做一個像是唐儉一樣的使臣?”

李元吉愣了一下,點了點頭。

他確實有這方面的想法。

柴令武、楊豫之、楊思之等人先不說,王玄策在外交這方面絕對是有天賦的。

在沒有人教導,沒有高明的師傅引路的情況下,能做到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借到數千兵馬,縱橫一國,足可見他在外交方面的天賦絕對是遠超常人的。

若是讓唐儉精心教導一二,再多學習一些外交的策略,以及外交的知識,那他以後的成就一定比歷史上大。

能為大唐所作的貢獻也會比歷史上多。

他依稀記得,玄奘法師就是在貞觀初年前往的古印度,並且在那裏求取到了貝葉經。

要是能讓王玄策同行的話,那能做的就更多了。

不僅能開拓大唐對西域以外的各個地方的了解,也能開拓大唐所有人的眼界,為大唐征服西域,乃至更遠的地方,提供很大的幫助。

以大唐的兵鋒強橫程度,以及大唐龐大的將帥群體,大唐並不缺少戰勝這個時代任何敵人的底氣,大唐缺少的只是一份眼界,以及一份魄力。

所以有人能幫大唐打開眼界的話,他有信心讓大唐展現出比歷史上更龐大的魄力。

唐人街那種明顯的帶有保護色的圈子實在是太小了。

唐城、唐宮,乃至唐區,那才是大唐應該擁有的。

天下崇黃,黃崇中華,這也是大唐應該擁有的。

楊妙言不知道丈夫心裏的野望,也不知道丈夫心中的宏圖霸業,在看到了丈夫點頭以後,有些小欣喜的道:“你真要是能將豫之和思之雕琢成像是唐儉那樣的使臣,那我,以及我的叔父們,不僅不會埋怨你,還得謝謝你呢。”

唐儉一個出身遠比及楊豫之和楊思之的人,都能憑借著外交位列國公之位。

那楊豫之和楊思之,學會了唐儉的本事以後,加上門第的加持,以及跟雍王府的關系,以後能走的路會更遠,成就會更高。

這本來就是楊氏的人將他們兩個送到長安城的本意,也是楊氏的人希望他們追求的。

楊氏自然樂見其成,甚至還會大力的支持。

李元吉又好氣又好笑的道:“現在不追著我興師問罪了?”

楊妙言一個勁的搖頭,還貼心的道:“我還會幫你說服三姊的……”

楊妙言這一關好過,因為楊豫之和楊思之並不是她的直系親屬,真要是出了什麽意外,她也不會太傷心,只需要給楊氏一個交代就行。

李秀寧那裏就不一樣了,柴令武可不是她的親兒子,還是她比較看重的兒子,真要是出了什麽意外,她能傷心死。

所以李秀寧那裏,還需要好好的去說。

這件事李元吉自己作為罪魁禍首,不好去跟李秀寧說,由楊妙言出面的話,會容易一些。

李元吉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的道:“那就拜托你了。”

說著,還沖著王阮所在的位置擠了擠眼道:“她也交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