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儉的決絕(第2/2頁)

而且這種固化很有可能還是連成一片的固化。

到時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感情等各種東西互相交織在一起,方方面面都會變得非常復雜。

一旦朝堂要改革,亦或者在他們開始侵占民利的時候打壓他們,他們一定會團結在一起,反抗朝廷。

所以為了避免大唐以後的發展會被自己人阻礙,也為了避免大唐的皇室宗親互相廝殺。

外戚掌權的事情,必須遏制。

宗親掌權的事情也得進一步的制約。

所以照拂這種事情,以後能不做就不做。

大家各憑本事上位,沒本事的,在享受完了祖輩留下的余蔭以後,沒落了,也怨不到誰。

“可柴校尉終究是不同的……”

劉俊還是有些不死心的繼續勸誡。

李元吉翻了個白眼,瞪著劉俊道:“劉俊,你今天的話有點多啊?”

劉俊神情一凜,趕忙躬身道:“是臣失言了。”

李元吉輕哼了一聲,沒有再多說什麽。

……

等待是漫長的,尤其是等待唐儉從幽州回來的過程,就更加漫長了。

等到唐儉風塵仆仆的從幽州趕回長安的時候,時間已經到了九月底了。

九月底,萬物開始蕭瑟,秋風開始狂卷。

冷冽的西北風在長安城各處胡亂的拍,拍到人身上的時候,會讓人感受到一股強勁的阻力,以及絲絲的寒意。

李元吉在吩咐人關上了被風吹的吱呀吱呀作響的太極殿門以後,才開始跟一起覲見的陳叔達和唐儉二人敘話。

“唐儉,你此次為我大唐聯絡突地稽,聯絡燕州外的各個部族,可以說是勞苦功高啊。”

李元吉望著坐在下首右邊,沒有絲毫變化的唐儉,感慨著說。

唐儉恭恭敬敬的施禮道:“這都是臣應該做的,臣不敢居功。”

李元吉笑道:“可你讓兄弟和子嗣一起去燕州,還在燕州落地生根,為我大唐在燕州,以及燕州意外種下一顆種子,可不是應該做的啊。”

唐儉認真的道:“臣只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李元吉哈哈笑道:“好一個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說到此處,李元吉看向坐在下首左邊的陳叔達,笑問道:“叔達,你怎麽說?”

陳叔達拱了拱手,感慨道:“莒國公確實是我大唐的棟梁。”

李元吉點著頭笑道:“既然是我大唐的棟梁,那就該重用,還得厚賞。具體如何賞賜,就由你和李公他們共同商議吧。”

“臣遵旨……”

陳叔達躬身應允。

唐儉也躬身道:“臣多謝殿下厚愛。”

李元吉擺擺手道:“好了,該說正事了。唐儉,我為何召你回來,想必你也有一些了解了吧?”

唐儉回京以後,跟陳叔達接觸過,以他的聰明才智,肯定能猜到此次叫他回來是為了什麽。

唐儉點頭道:“殿下是想讓臣率隊去出使突厥。”

李元吉點點頭道:“不錯,突厥的頡利可汗突然提出用同等重的黃金交換他們的可賀敦,美其名曰挽回顏面。

我始終覺得他們的話有些不盡不實。

但我和叔達他們試探了多次,也沒能從突厥使節口中套出一句實話。

所以我想派你去突厥看看,看看突厥到底發生了什麽,頡利為何會做出這種決定。”

唐儉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道:“臣明白了……”

李元吉搖著頭笑道:“你不明白,這件事恐怕沒有那麽簡單,而且我大唐和突厥皆有扣押對方使節的先例,而且我大唐如今又跟突厥撕破臉了,突厥的可賀敦和小可汗也被我大唐所獲。

所以你此次去了突厥以後,有很大的可能會被頡利扣押,然後用來交換他們的可賀敦。

這樣的話,你還願意去嗎?”

唐儉怔了怔,認真的道:“臣每次充任我大唐使節,出使別國的時候,都沒想過自身會有什麽危險。如果臣會因為這種事情猶豫,因為這種事情瞻前顧後的話,那臣也不會多次出使別國。”

李元吉發自肺腑的笑道:“這麽說,你是答應了?”

唐儉毫不猶豫的點頭。

出使,又不是什麽大事。

若是能像是蘇武、張騫一樣,幹出一番功業,被載入史冊,即便是被扣押,亦或者跟蘇武一樣被發配去牧羊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