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突地稽部的妙用(第2/2頁)

偷偷摸摸的去打固然能有所收獲,但對大局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相反,光明正大的去打的話,梁師都有一定的可能會投鼠忌器,會分出一大波兵力鎮守朔方城。

這樣一來的話,大唐在正面戰場上所需要面對的壓力就會減少,取勝的可能性也會進一步的增加。

所以,在攻打朔方城這件事情上,李蓋覺得明著去打,要比偷偷摸摸的去偷襲更有利。

秦瓊、謝叔方、李神通等人在推測了一下這件事的可行性以後,就一起奏請李元吉拍板定下此事。

“你們真的覺得這樣可行?”

李元吉在馬周和王圭回京以後,還沒見過他們呢,倒不是說他們不知禮數,不知道到宮裏參見他,而是他沒有閑暇見馬周和王圭,所以讓馬周和王圭先配合著魏徵和蔡允恭去做事了。

所以李元吉抽出空來以後,就準備去見見馬周和王圭,只是還沒有出昭德殿,就被秦瓊幾個人給堵住了,在仔細的聽完了幾個人的稟報以後,李元吉一邊思量著,一邊盯著幾個人問。

李神通身份地位最好,一眾人便以他馬首是瞻,所以由他作為代表發言,他認真的道:“臣覺得可行,只要突地稽不中埋伏,應該能幫我們牽制住最少兩萬多的梁兵。”

兩萬多的兵馬,如果運用得當的話,足以改變一場戰事的結局了。

兩萬多的敵人被牽制住,大唐取勝的把握也就更大了。

而大唐在這件事上,幾乎可以說不費什麽功夫。

畢竟,突地稽和他的族人盤踞在幽州一隅,中間有李藝擋著,即便是突厥人來襲,他和他的族人也沒有辦法從正面戰場上給大唐任何幫助。

如果李藝趁機反了的話,他和他的族人甚至都發揮不了作用。

讓他和他的族人明火執仗的去打朔方城,牽制梁師都的兵馬,也算是變相的利用起了他這一支本來不會發揮太大作用的兵馬。

大唐沒有派出去一兵一卒,只需要事後給突地稽一些賞賜,並且拔高突地稽在幽州,以及幽州以外的地位即可。

至於說給糧草,發撫恤。

想啥呢。

給糧草那是盟軍才有的待遇,突地稽那是自己人。

發撫恤那是正規軍才有的待遇,突地稽部又不是正規軍,他們是附庸。

有人或許會質疑,說不給錢也不給糧,那突地稽為什麽要幫大唐打仗?

難道要賠本賺吆喝嗎?

還真就是賠本賺吆喝,只不過這個吆喝不是對大唐內部的,而是對大唐外部的。

對大唐而言,突地稽部是附庸,對大唐以外,跟高句麗、新羅、百濟交界處的那些各部族而言,突地稽部就是有天朝上邦撐腰的大部族。

突地稽部借此去統治他們、奴役他們、搜刮他們,他們礙於大唐的強大,也會忍氣吞聲的。

這就是大唐的吆喝,能帶給突地稽部的好處。

就像是後世的棒子和倭奴,他們為什麽敢咋咋呼呼的沖身邊強大的鄰居呼呼喝喝,就是因為他們背後有一個強大的主子為他們撐腰。

不然的話,你讓他們叫一個試試。

屎都能給你打出來。

不同的是,突地稽部沒有駐靺鞨唐軍罷了。

不同的是,突地稽部在東北那嘎達,也算是個大部族,不需要事事都要喊大唐爸爸為他撐腰。

突地稽部只有在高句麗、百濟、新羅這種邦國插手他搜刮、統治其他部族的時候,才會喊大唐爸爸為他撐腰。

大唐如今內部剛剛平定,外部還有突厥這等強敵需要應對,所以需要突地稽部幫忙維持一下東北的秩序,所以在突地稽部表現出應有的忠誠和恭順以後,還是不介意為突地稽部撐腰的。

在這件事上,大唐求的是東北部的安定,突地稽部求的是大唐庇佑他的名聲,各取所需。

所以讓突地稽部無償去幫大唐牽制梁師都的兵馬,突地稽部的人也不會說什麽的。

他們在戰場上的一切損失,都能從其他部族身上找補回來。

至於其他部族會被他們壓榨成什麽樣子,不在大唐的考慮範圍之內。

“兩萬多,那不少啊。如果突地稽手底下的那點人真能幫我們牽制住兩萬多敵兵,那可以試一試。”

敵人弱一分,自己就強一分的道理,李元吉還是懂的。

所以這件事真的能成的話,李元吉沒理由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