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逼迫(第2/2頁)

雖然他們不希望看到一個女人,憑借著巨大的軍功,屹立在朝堂上,跟他們同殿為臣,但他們也清楚,李淵現在沒其他人可選了,只能選李秀寧。

比起跟女人同殿為臣,他們更不希望看到輔公祐無人管束,然後在東南道坐大,成為大唐的大患。

“齊王殿下,聖人口含天憲,又豈會哄騙您。殿下有病在身,還是盡快回武德殿靜養吧,免得聖人為您憂心。”

裴寂在百官們說完話以後,十分貼心的幫李淵勸起了李元吉。

李元吉一臉‘遺憾’的道:“既然父親選了阿姊為帥,那我就先告退了。”

李元吉說完話,向李淵一禮,長籲短嘆的吩咐著擡攆的人擡他離開了太極殿。

他之所以在李淵定下了由李秀寧領兵出征以後,還要逼李淵繼續表態,就是怕李淵反悔。

裴寂所說的什麽‘扣含天憲,又豈會哄騙您’之類的話,在他眼裏就是狗屁。

李淵要是真的不會騙人的話,李世民早就成太子了,還用得著再費心費力的謀劃太子之位?

李元吉一走,李淵有些無奈的回到了自己的寶座上。

既然已經定下了由李秀寧領兵出征,又被李元吉逼的挾裹著百官們一起表態,那就不好再反悔了。

為了確保李秀寧此次征討輔公祐萬無一失。

李淵當即又點了李靖為前軍總管、李道宗為後軍總管、黃君漢為左軍總管、羅士信為右軍總管。

發長安十二衛兩萬精兵,荊州大總管府五萬兵馬,共計七萬兵馬,征討輔公祐。

除此之外,臨近東南道周遭的各州、道兵馬,在戰事也歸李秀寧節制。

李淵在從征的人員安排上,動了不少心眼。

明面上,天策府的人一個也沒選,受天策府節制的兵馬,一個也沒派遣。

反而抽調了十二衛的兵馬,以及李孝恭統管的荊州大總管府的兵馬。

抽調十二衛的兵馬,在清理之中。

但是抽調李孝恭統管的荊州大總管府的兵馬,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李淵明顯是將屈突通的話聽到心裏去了,所以開始削弱李孝恭的權力了。

李秀寧在領了命以後,顧不得回府,就趕到了武德殿。

見到了李元吉,就一臉苦澀的道:“是阿姊沒用,還要你親自跑到太極殿去鬧一場。”

李元吉將一切給她安排的妥妥當當,她還是沒能順利的從李淵手中爭取到出征的機會。

若不是李元吉出面,逼了李淵一把,她根本拿不到此次出征的機會。

李元吉請李秀寧坐下,盤膝坐在坐榻上,感慨著道:“不是阿姊沒用,是父親不希望你拋頭露面。”

李秀寧能不能出征,問題從來都不在李秀寧身上,而是在李淵身上。

是李淵顧及百官們的心情,所以不希望李秀寧憑借著軍功出現在朝堂上,跟百官們同殿為臣。

也是李淵太過於在意李秀寧的女兒身,不希望李秀寧拋頭露面。

在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眼裏,能相夫教子,並且壯大家業的女人,就是一個好女人。

像是李秀寧一樣,以女兒身,跑到戰場上去廝殺的,那就叫離經叛道。

所以李淵才不希望李秀寧拋頭露面。

“也許此次戰事過後,父親會對我有所改觀。”

李秀寧不好跟李元吉一起說李淵的不是,就只能用這種話安慰自己。

李元吉就當沒聽到李秀寧這種自欺欺人的話,笑著對李秀寧道:“望阿姊此去,大勝而歸。”

李秀寧鄭重的點了一下頭。

李元吉又陪著李秀寧分析了一會兒東南道的局勢,送李秀寧離開了武德殿。

在李秀寧走後,李元吉提筆寫了幾封信,派人給在河北道的蘇定方、闞棱、薛萬述送去。

蘇定方也好、闞棱也罷,剛剛降了大唐沒多久,對大唐沒太多歸屬感,四路行軍總管的調令,在他們面前不好使。

李秀寧要是將他們交給麾下的行軍總管們調遣,行軍總管們要是沒有李秀寧親自寫的調令,未必調得動他們。

所以李元吉必須提前去信,交代一番。

在李元吉派人將信送出去的時候,房玄齡、屈突通等人帶著李秀寧出征的消息,趕到了修文館。

李世民躺在寶床上,一邊校對虞世南等人整理出來的書籍,一邊翻閱麾下的百騎回報上來的許敬宗的所作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