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列座(第2/3頁)

盧俊義加重了點語氣,道,“那個人的氣息,儼然和光同塵,與月光夜風混在一處,渾厚到足以彌蓋山嶺之間,卻又讓人很難察覺。”

瓊英扭頭向昊天宮看去,即使已經被提醒過了,她依舊看不出半點異樣,顯然是昊天宮裏那人的實力遠勝於自己。

“莫非……”

瓊英猜測道,“那就是梁山的大頭領嗎?”

“那是方臘!”

山下悠悠風來,風過之處,草色清碧,萬千露珠瞬間變得渾濁起來,飛起在半空之中,化作裊裊煙氣,蒸騰上天。

荊棘纏發的黃袍道士,手提木杖,行至山腳下,身後跟著五名背負竹簍的壯漢。

他們走過的地方,草地、樹葉都像是被清洗了一遍,空氣萬分的清新宜人,有些拳頭大小的菩薩羅漢石像,本來已經被荒草隱沒,被汙泥覆蓋,這時也都洗凈了塵埃,顯露出真容。

盧俊義回頭看去,登時臉色一整,贊道:“風煙俱凈,草色皆新,天心一點清露隨行,左道法術居然能夠練到如此生機勃勃的境界,這位兄台,真可謂是曠世之才。”

荊棘道士報以一笑:“貧道張萬仙,請教兩位姓名?”

自報名號之後,瓊英問道:“剛才道長說,北面山上的是方臘,是當年在睦州自號聖公,密謀失敗,跟眾道官大戰過的那個方臘嗎?”

“正是此人。”

張萬仙說道,“我昔時雲遊天下,曾經在睦州聽到這人名聲,與他談過一場,對他《寶日月運化心經》的意境,絕不會認錯。”

“江湖傳聞他已經命喪王老志之手,可是今日看來,他的修為比當年還高出許多。”

瓊英舉一反三,道:“這麽說,此時在千佛嶺峰頂上,布置聚會席位的,也未必是梁山的人,而是方臘的人。”

盧俊義道:“上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幾人一起上山,果然見到上百名粗布窄袖的漢子,等在峰頂,木桌石桌的席位,瓜果水壺,酒盞糕點等等,都已經排布妥當。

這裏視野開闊,白天來會覺得空曠高遠,大可以舒展情懷,但是晚上來的話,就該會顯得風大濕寒。

然而等他們踏足峰頂,才發現山間的大風到了這裏,突然平緩,清風徐來,幹燥爽然,一點夜裏的濕氣都不帶。

張萬仙他們可以看出,這上百人,都有一定的法術修為在身,同時默運法咒,才會略微改變了峰頂的氣候。

不過見到他們上山來,那上百人之中,立刻有大約二十人向他們躬身行禮,隨即就飛馳跳躍,下山去了。

張萬仙微笑道:“看來這是要避嫌,以免被人以為這些人是用來埋伏我們的,方臘的行事手段,倒是跟當年略有些不同了。”

盧俊義朗聲說道:“我們來的早了,他們備的也早了,索性早點入座吧。”

張萬仙點頭贊同,他們就各自尋了座位,相隔不遠,安然坐下。

峰頂上依舊一片安靜。

在座的人,無論是瓊英這樣未滿二十的少女,還是盧俊義這樣的老江湖,亦或是張萬仙身邊的五名隨從,都有足夠的定力靜氣,淺淺的嘗一點水酒,賞風賞月,半點也不覺得無聊。

他們這樣的作態,倒是引得旁人心裏有了點躁動。

沒過多久,東邊的密林裏彌漫起一股大霧,高托山身穿暗金甲胄,帶人來到山上。

護心鏡,肩鎧,護腕,披風,金靴一樣不缺,他僅僅是摘掉了頭盔,就帶著這一身盔甲,嘩啦啦席地而坐,尋了一張矮桌,自斟自酌。

沒過多久,山野各方都有人現身,到了千佛嶺來。

兩浙路的義軍頭領——石生,是個看起來年紀不大,但粗手粗腳,仿若地裏農夫的青年人。

跟在他身後的“九尾龜”陶宗旺,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年紀更大的農夫,手裏甚至還拿著一把方頭鐵鍬。

他們兩個雖然也占了一處席位,但臉色緊繃,不肯去動桌上的東西,在這種場合裏面,透露出少許局促。

廣南路的武胡,是個鷹鉤鼻,膚色慘白,氣勢卻很有些豪壯,一手拎著酒壇,邊喝邊走。

他是和同在廣南路的另一個義軍頭領劉大鼓,結伴而來,各自帶的隨從也不少,找了一片區域的席位坐定。

之後又陸續有幾撥人馬上山,每過來一批人,山頂原本負責準備席位的那些漢子,就會離開一批。

很快那些人就已經走了個精光,而八面荒野,依舊陸續有義軍的人手趕來。

大宋境內現在的義軍勢力,粗略一數,就近乎三十股,其中有些人就算接到了梁山的書信,也出於種種顧慮,不曾趕來。

饒是如此,這千佛窟峰頂之上,依舊很快就聚起了一股群英薈萃,風雲交際的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