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猝死統計,航天來人(第3/4頁)

衛康好奇地問道:“你們具體是什麽想法?”

“是這樣的,我們看到馬布斯說想戴著智能手表上太空嘛,這給了我們很大的靈感,尤其是在體驗過智能手表的強大功能以後。所以我們也靈機一動,想到就做,準備讓宇航員戴著智能手表去空間站,這樣他們就能隨時監測自己的身體狀況了。”

衛康聞言,頓時笑了,其實馬布斯的發言被轉載得到處都是,他也看到了,當時就有這個意思,這不還沒來得及付諸實現,航天中心的人就找上門來了,果然聰明人都想到一塊去了。

“太好了,我也正有此意,本來下一步就想聯系你們的,不過太空中的情況要比地面上復雜很多,我們的模型和算法都是根據地面上的參數設定的,恐怕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做一定的調整。”

方恒連連點頭,詳細解釋道。

“沒錯,宇航員在太空中身體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就拿心血管系統來說,在地球上,依靠肌肉的收縮,靜脈的張力,以及心臟泵的作用,下肢的血液能逆流回到心臟。”

“但在太空失重情況下,心臟和血管就會發生完全不同的變化,心輸出量減少,心率會減慢,血壓會下降,心室肌細胞因心臟的負擔減小而有所萎縮。”

“重返地球時,航天員的心血管功能無法迅速恢復。受地球重力環境的影響,宇航員站立時血液回流到心臟的能力較差,很容易出現低血壓,暈厥等現象。”

“在太空生活一段時間後,宇航員還會出現動脈硬化現象。研究發現,一些在空間站生活半年的宇航員,其動脈硬化程度相當於在地面患病10-20年的狀態。幸運的是,當重返地球後,動脈硬化程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療養進度逐漸緩解,幾個月後就可以恢復到之前的狀態了。”

“總體來說,太空中還是非常危險的,不經過長期的訓練,沒有非常健康的體魄,是不可能在空間站長期工作和生活的。”

“當然,我們在空間站裏也有身體檢測設備,但比較笨重,只能做常規檢查,次數也不會太多,無法實時掌握他們的身體狀態,所以如果有智能手表在的話,就可以24小時動態監測他們的身體參數,提前了解到變化情況。”

衛康頓時肅然起敬:“你們航天航空人太辛苦了,為國家付出這麽多,我要向你們致敬。有什麽需要三清集團幫忙的,盡管說。”

方恒笑著道:“衛總都這麽說了,那我就笑納了您的好意勒。我們第一步就是想讓宇航員在太空中使用智能手環,把所有的身體數據匯總到電腦上,不但可以在上面實時掌控,也可以按時發回基地,讓下面的專家提供醫療方面的建議。”

“這一舉動對我們在太空中的醫療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所以需要三清集團的幫助。”

“不過這其實並不是我這次聯系你的重點,我們還有進一步的想法,只不過這個想法有些特殊,需要與三清達成更深入的合作,投入大量時間進行研發。”

“哦?怎麽個特殊法?”

“我們希望能有一個比較便攜的設備,最好是能達到智能手表的大小,當然如果有困難,大一點也沒關系,但是功能上要求比較高。”

“需要具備心率,心電圖,實時體溫,血壓,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等六大常規生命參數的24小時監測功能,另外,能夠適應比較復雜的使用環境,比如近真空環境,強輻射,微重力,大幅度溫差,空中飛行等情況。”

“嘶!”衛康不由倒吸一口冷氣,即使是他,遇到這種需求,也不由有些頭皮發麻。

好家夥,看看這些功能,是要研發便攜萬能監護儀嗎?

雖然系統給的圖紙可以用積分進行升級。

但他才剛推出新品,正吃得滿嘴流油,還想再擠擠牙膏,不要太快升級換代呢。

按照電子產品的市場規律,三清現在擁有近乎壟斷的地位,只要每年按例升級,就能賺得盆滿缽滿,完全沒必要升級太快,自己砸自己的鍋。

他本來是計劃每年推出一個新的監測功能,這樣五年下來,便攜萬能監護儀就能隆重上市了。

萬萬沒想到,三清的出眾,就如同黑暗中的螢火蟲一般,如此奪目,竟然引來了航天中心的橄欖枝。

這,他不由沉吟起來。

方恒似乎也知道自己的想法太過於驚世駭俗,對衛康來說有些壓力山大,趕緊說道。

“衛總,這只是一個長期的研發目標,算是一個五到十年的目標,咱們可以慢慢來,一個一個功能往上加嘛,總比一口氣研發出所有的功能要現實。”

“再說,三清現在已經有了最重要的心電監測功能,其他功能應該……也沒那麽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