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劉娥

沒有子嗣她一樣能為天下主!

劉娥眼皮微微一擡, 嘴角浮現一抹極淡極淡的笑。

——她與天幕的想法一致,真宗做的最正確的事情,便是立她為皇後。

“天幕乃神跡, 看問題的角度與尋常人不同,得出的評價自然與尋常人不同。”

劉娥收回視線, 瞧了一眼備受打擊的趙禎, “備受世人推崇的太宗皇帝在她那不過土雞瓦狗, 你的父親又怎會有什麽好的評價?”

她沒有直白說真宗皇帝的不好, 也沒有說天幕說得不對,而是以一個掌權者的角度一針見血敲打趙禎,“你為天下之主, 享天下供奉,大夫效忠, 不可因天幕的三言兩語便心生沮喪, 荒廢朝政,不問世事。”

“可……”

趙禎四神無主, “可天幕說宋朝的皇帝一代更比一代差,百年之後,我的評價只怕連父親都比不上。”

“那又如何?”

劉娥眉梢微挑,笑了起來, “難道為了百年之後的幾句話,便從現在開始做昏君?”

趙禎有些無措, “大娘娘,我不是這個意思。”

“我——”

“我知道你不是這個意思。”

劉娥眸中精光微微一閃,“先帝們被貶得一文不值, 你心裏不暢快是人之常情。”

“但天幕此時出現, 是對你我二人的一種警醒, 她能評價過往之事,便會預言未來之事,未來的大宋到底如何,我們且拭目以待。”

說話間,她對一旁宮人使了個眼色。

宮人會意,立刻讓人研墨鋪紙,將天幕之言一字不落記載下來。

周圍人忙碌著記載天幕,眼神熱切而期待。

但趙禎卻沒有他們這般期待。

太祖皇帝這般雄才大略的官家,在天幕那裏不過爾爾,至於太宗皇帝與他的父親,更是遭到天幕的無情嘲弄,不是驢車漂移的倉皇逃命,便是喪權辱國的澶淵之盟和封禪泰山之後讓泰山地位一落千丈的貽笑大方。

——太祖太宗乃至他的父親也不過如此,那麽他呢?

是不是遠比太宗父親更為狼狽?讓天下百姓捧腹大笑,甚至說上一句這般蠢鈍如豬的官家如何配掌權天下?

想想那種可能性,趙禎忍不住打了個哆嗦,“大娘娘,天幕辱我大宋官家太甚,若任由其發展下去,只怕對我大宋江山不利。”

“禎兒好見識。”

劉娥笑眯眯,“那禎兒是有法子讓天幕停止,還是說能讓天幕順著禎兒的心思說話?”

趙禎被問住了,“這……”

“這簡直是謬言!”

寇準氣得直哆嗦,“太後不過一個女子罷了,如何能與太宗真宗相較?”

“真宗做得最錯的一件事,便是將太後立為皇後,更給太後留下可以掌權的遺詔!”

“什麽開創學田制度,廣開言路和打擊貪官,不過是大宋歷代官家們都在做的事情罷了,如何把功勞全部歸於太後身上?”

至於劉娥開創武舉的事情,則被他自動忽略。

大宋的國策是文治,他並不覺得區區一個太後便能扭轉大宋立國的根本國策。

“重文輕武?”

“開創武舉?”

狄青眯了眯眼,心裏有些異樣。

作為大宋子民,他當然知道大宋是何等的抑制武將,更知曉這樣的政策百年來乃至大宋滅亡都不會改變,可當聽到天幕說劉娥開創武舉撬動大宋重文輕武制度時,他心裏突然有一種別樣的情緒,一種是僭越是大逆不道的沖動——

這個該死的制度早就該隨著制定人的崩逝而一同帶進棺材裏,而不是遺留下來禍害將士!

“重文輕武?眼下的光景,不重文輕武行麽?”

晏殊長長嘆氣,“自黃巢起義之後,中原大地戰亂不斷,人人有夢想,人人想稱王,是太祖皇帝力壓群雄,平定戰亂,建立大宋王朝。”

“武將一旦掌兵,心思便多了。”

“若不重文輕武,只怕中原大地會再次陷入戰火之中。”

“唯有壓制武將,讓文臣掌權,才能長治久安,創建太平盛世。”

【自大宋建立的那一天起,聖明英主就跟宋朝皇帝們沒什麽關系,至於太平盛世,聽文人們吹吹就行了,寶寶們別當真,宋朝盛世的水分跟趙光義這個垃圾能被評上宋太宗的水分一樣深。】

【咱就是說,上一個太宗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有這樣的千古一帝在前面,宋朝的士大夫們是怎麽敢給趙光義這個小垃圾評上太宗的廟號的啊!】

“……”

晏殊手一抖,差點把手裏捧著的茶灑自己一身。

“咳咳咳咳!”

張耆劇烈咳嗽著。

——這哪是士大夫們的主意?分明是士大夫聞弦歌而知雅意,順著太宗的遺願和真宗皇帝的話給太宗皇帝上了個太宗的廟號。

雖說話是他們這些士大夫們提出來的,可主意都是太宗真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