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皇後娘娘這招太狠了!!!

劉邦難得沉默。

他手裏捏著詔令, 一字一字看過去,裏面所寫的策令全是為大漢王朝所打算,沒有半點私私心, 哪怕對呂雉苛刻如他,也挑不出半點毛病。

——呂雉對漢家江山遠比他想象得更用心。

正如她所說, 大漢是他的, 可也是她的, 她怎會白白將萬裏疆土拱手相讓?

所謂的封呂氏為王, 所謂的擡舉外戚,全是因為天子年幼而又無大才的不得已而為之。

功臣列侯野心勃勃,各地諸侯伺機而動, 若不給年幼的天子找一個強勢可靠的外戚幫扶他,他如何坐得穩九州之主的位子?

可饒是如此, 還是沒能逃過被屠戮一空的慘劇。

——外戚無能, 天子孱弱,其結果只能是皇權旁落, 藩王入京。

雖漢家江山得保,可終究與呂雉再無關系。

而在百年之後,她甚至還會被某位皇帝廢去祭祀,移出宗廟, 威威赫赫的開國皇後,風雨飄搖之際護住大漢王朝的一代奇女子, 就這麽被後人所厭棄,成了遊蕩天地的孤魂野鬼。

她當然不甘。

所以她機關算計也要將魯元推上那個位置,並在他活著的時候便立下皇太女, 再以他的名義斷絕立王夫, 斷絕立異姓王, 讓那些心懷鬼胎的野男人絕無上位可能。

哪怕未來的某位女帝被愛情沖昏了頭腦,可這樣的詔令擺在這兒,立王夫便是與天下為敵,便是將自己的皇位拱手相送,她也會權衡利弊,要麽退位,要麽讓自己的野男人別這麽跳。

而那些有才之志的男人,並不會因為不得立王夫而放棄輔佐自己的孩子登基。

——那可是自己的孩子位尊九五坐擁天下!

放在平時,亂世之中才有這種可能,可亂世之中能活下來的又有幾人?

位置只有一個,全天下的人都在爭,屍山血海,明槍暗箭,能活下來又能坐穩江山的人只有一個,那個人,未必是他們的孩子。

可現在不同。

現在是女帝登基,女帝掌權,一旦他們入了女帝青眼,一旦他們的孩子成功活下來,那麽登基為帝便指日可待。

這是一種比君臣關系更穩定的利益捆綁。

君臣關系靠的是良心來維系,而血脈關系卻是抹殺不了的,縱然你不想承認,但你的父母孩子卻就是那個人。

劉邦放下詔令,忽而有些感慨。

——要是韓信活著就好了。

蕭何說他國士無雙,一點都沒有過譽,那小子整天瞧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①,他身邊那麽多的功臣列侯,沒有一個是他能瞧得起的。

韓信傲是傲了點,但的確有大才,若這次領兵出征匈奴的人是他,指不定匈奴早就消聲滅跡,再不能危害大漢疆土了。

可惜能力強,野心也不小,當初與項羽對峙時,他便以不發兵來威脅他封王②,口頭封王還不夠,還要把疆土畫出來,這樣他才肯用兵。

挾持封王,他忍了,韓信便變本加厲,說好一起合圍項羽,他是漢王他先上,韓信領兵再跟上,但項羽豈是一般對手?他的兵打得都沒了,人都快死了,韓信還在按兵不動,冷眼旁觀他被項羽打得落花流水③,倉皇逃命。

那是他生平最狼狽的一次,為了逃命把一雙兒女都踹了馬車④,要不是夏侯嬰幾次三番把一雙兒女抱上來,哪還有大漢王朝現在的皇太女?

——而這一切,都是拜韓信所賜。

但他到底愛才,又忍了。

忍到大漢建立,韓信又雙叒叕開始了——

有人密告他韓信謀反,他不信,直接去韓信的封地去找韓信,韓信想發兵反叛,又覺得自己並無過錯,想去拜見他,又覺得自己被擒,最後殺了鐘離昧,證明自己沒有反心。

他信了。

想想韓信的功勞,還是沒舍得殺,只是把韓信帶回長安,降王為侯⑤。

其實他是真的愛才,也是真的不舍得殺韓信,哪怕韓信把我有異心寫在臉上,他也不舍得殺。

他太清楚在廢墟之中建立的大漢是怎麽孱弱的王朝,太需要韓信的將才來威懾四方,若是繼承人能壓得住韓信,他斷不會做出自斷臂膀的事情來。

——可惜他那時候的繼承人是劉盈,樊噲這種人他都怕他壓不住,更何況韓信這種世間無二的絕世兵仙?

盈兒為儲君,韓信必須死。

所以韓信死了,世間再無兵仙,再無猛士為他守四方。

又所以他不得不一把年齡親征匈奴,險些喪命。

劉邦心情極為復雜。

——若韓信沒死,他何至於此?

韓信若還活著,年輕,又模樣俊俏,以前在他手底下當將軍時就頗受女人的喜歡,魯元若是見了,大抵也是喜歡的。

——愛美之心不止男人有,女人也有。

魯元的前任丈夫是張敖,韓信不比張敖好得多?

若韓信還活著,又跟魯元生了個孩子,以後是他的孩子是大漢王朝的主人,不比他封侯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