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4章、席卷全球的“影”力(第2/3頁)

於是從拍攝到上映他都把荊小強的旗號打在前面。

是荊小強寫的劇本,是荊小強的國內影業公司制作,是荊小強從海外拉的投資,是荊小強在海外推動發行。

宣傳的時候也強調整部戲是荊小強構思,我只負責體現。

但是就像荊小強“復制”了這麽多部電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他多多少少也在針對每部戲做些適宜的調整。

為了把《拯救大兵》的經典戰爭場面復制到《贖罪》裏,不惜把整部戲的前後順序重新排列。

老張哪怕拿到的是同一部劇本,拍出來的情緒走向就可能跟原作不一樣了。

畢竟這跟黎鞍、老余拿到的《速度與激情》、《加勒比海盜》這類商業大片不同,有很重的家國意義在裏面。

好比老余拍的黃飛鴻,從角色立意上就高出別人好大一截。

老張也是這樣,他很善於從角色裏面發掘出大義。

《贖罪》的大嚶原作是戰爭烘托愛情,他拍出來就是愛情烘托戰爭。

由個人看到家國情懷。

從這層意義上比原作的導演深遠多了。

不過在內地這個文宣環境拍這種類型,是出了名的高風險,所以那麽多人才寧願去拍爛東西,因為不惹事兒好賺錢。

可總有些人會戴著鐐銬跳舞,因為需要有人講出這些故事。

在總是宣揚幾年不回家的先進人物環境下,英雄也會害怕,也會膽怯,也會猶豫這是不正確的。

但恰恰是這種人性的光輝,才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共鳴。

老張巧妙的把男主角經歷戰爭場面和他被冤屈的牢獄生活交織在一起。

最終是誰在贖罪,就不言而喻了。

升華呀。

但文藝界就很容易抓住各種辮子攻擊,老張一概推到荊小強身上,我就是個技術工種,負責把他構思的東西拍出來,跟我談技術、談細節、談演技都沒問題,不用跟我談意義。

上次《太平輪》最後是掛的穆春雷編劇,荊小強只提供了唱主題曲、監制等工作。

這次終於被大張旗鼓的推到台前,強調是他寫的劇本,更監制了整部電影方向。

於是觀眾們各種激動!

好久沒聽見小強在內地出新歌出新戲劇作品,原來寫了這麽好的劇本!

老張導得精彩!

伊面演得好好!

莉姐演得好好!

安寧演得好大!

就莫名的,在一片跪族反思聲中,有種文化自信感在油然而生。

反思個錘子!

窮就必須要唯唯諾諾,必須要承認一切都失敗嗎。

我們也能講出這樣的好故事。

哪怕立刻又有人懷念這是國軍的光輝,企圖把輿論帶向另外的角度。

觀眾們卻只會在意這是我們自己人,跟我們每個人一樣的普通人,在面對戰爭的時候保家衛國的義無反顧。

別說那麽多亂七八糟的東西,從上映之後就場場爆滿!

各家電影院都笑呵呵了。

於是幾天後上映《海角》,頂著同樣是荊小強編劇的名頭,自然又吸引一大波觀眾去影院。

結果這回終於遭遇了滑鐵盧,大部分人看完之後都有種啥呀,這都是啥呀的錯愕感!

實在是天海在這部電影裏面的扮相太醜了!

國內不管怎麽說,還處在一個電影明星必須要俊男美女的初級水平。

哪怕可以容忍個把個男主角不那麽帥,也要醜得有特點,但女主角絕對不允許醜成這樣兒!

上一世老張那部鄉村教師的準紀錄片用了素人主演才逐漸改變這種局面,也沒醜成這樣!

國內大眾這會兒甚至都沒有可以準確定位給這個女主角狀態的詞兒。

能形容她是小兒麻痹症就已經是挺有社會常識了。

大多數人只能疑惑不解,神經病也能演電影嗎?

這才是我們文化中應該反思的部分,我們的確有歧視很多不健全的人,甚至不承認有些精神、肢體疾病。

所有不正常的人,都被歸類成了神經病,就不能出現在主流視線裏。

整體還很落後的心理診療狀態,讓很多人都很難接受這部電影。

天海實在是把這個有先天性關節炎,跛著腿,佝僂著腰的女人刻畫得入木三分。

如果是莉姐、安寧這樣已經在國內聲名遠揚的頂流女星來出演可能都會讓人感嘆她們演技驚人。

天海,這麽個名不見經傳的外籍女星。

自然不會在內地激起浪花。

所以難得的荊小強作品,終於在國內市場遭遇到一次慘敗。

只匆匆上映兩三天,各家影院還是集中放映《贖罪》,直到後面《速度與激情》又作為好萊塢引進大片進入內地市場。

《海角》就更是連浪花都沒泛起一點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