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只手遮天羅伯特

以傑哥同樣是從內地出來的心態。

當然能聽出來荊小強刻意回避中國、內地字樣的說法。

故意用上華人這些模糊符號的詞句,就沒有那麽強烈的身份區分感。

的確,回到這個神仙打架的港台娛樂圈,也是港片最輝煌鼎盛的時期。

荊小強感受最強烈的,恐怕還是兩岸三地這種對祖國的認同感。

炎黃子孫、華夏民族的血脈相連,在這場災難發生後,體現得淋漓盡致。

和荊小強二三十年後隔著大洋看見的鬧劇截然相反。

這裏面固然有各種外部勢力渲染影響,也有巨大地位形勢轉變引起的心理落差變化等等各種原因。

肯定不是那麽單一。

但民族認同感總歸是淡薄了。

可這是無法改變的自家人,手心手背都是肉。

喊打喊殺喊拋棄滾蛋的是小孩子賭氣做法,與其說未來治愈傷口,不如從現在就盡量做些自己能做的融合推動。

荊小強就是這麽簡單的想法:“沒有掠奪,沒有傷害,這不是一場零和遊戲,美亞之花發展壯大,就讓別的電影公司一定萎縮損失嗎,你可以不參與到全球市場的突破,專注於港島市場、右岸市場、東南亞市場,我估計跟你爭奪的同行還更少更輕松了,但我要說的是,HK電影人積累了幾十年,如此才華橫溢,如此產業完整,難道就沒有一點雄心壯志嗎?”

在荊小強的人生看法裏,為什麽後來兩岸三地的關系一地雞毛?

還是個錢字。

內地窮的時候,各種仰望港澳台,隨便一個商人到內地都是皇上皇,連貨車司機佬都能隨意的在鵬圳養小老婆,這種尊崇感當然很爽。

地位逆轉之後心理反差其實都還在其次,關鍵是收入萎縮了。

這幾天為什麽小小一個港島,捐款能比全世界還多幾倍。

除了民族認同感,主要還是有錢富裕。

後來變成那個樣子,何嘗不是內地不再只守著HK這條唯一的國際貿易通道。

富裕了幾十上百年的港島,習慣了吃得滿嘴油,還高高在上的自認為都是自己勤勞能幹,逐漸開始窮兇極惡了。

窮才是造成一切矛盾的原罪。

好比這會兒國內為什麽那麽多優秀人才出國留學就不回來,還不是巨大的物質差距和經濟水平、科研水平差距造就的選擇。

寒窗十年學富五車,是村裏唯一的希望,是家裏未來的主力,難道回去挖煤礦?

明明有這樣的才華可以過上美好生活,單憑一點點家國理想就要回去吃一輩子的苦。

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有極其崇高的理想信念吧。

在看不到改開會帶來什麽樣巨大改變之前,大多數人就是跪在這個窮字面前。

整個HK電影界從九十年代之後走下坡路,過了二十年的主演還是這幾年的老面孔。

可不還是倒在個錢字上。

“麥姐跟我談過右岸市場跟港片興衰的關系,歐老板更是展望過進入歐美市場的前景,這是塊巨大無比的蛋糕,我們為什麽非得只盯著眼前這一丁點小市場?哦,根據我的感受,受損的可能只有演員……”

這個包袱丟得好,這場首映式坐在這家影院的都是圈內人士,演員更是群星閃耀,卻聽見荊小強這麽說。

心裏一下就提得懸起來,記者們更是哢哢哢的拍下各位臉色變化。

到這會兒大家都有點不由自主的還沒聽為什麽,就信了荊小強說得一定有道理。

這可是單槍匹馬拿下北美發行權的男人啊。

說什麽都有理!

荊小強也不吝於分享竅門:“為什麽我們現在非常期待龍哥跟傑哥這兩部電影嘗試呢,因為他們代表著華人電影功夫片的最高水準,這絕對是我們華人電影未來的主打方向,但不能所有港片未來都走這條線吧,我們也反復考量分析,除了這二位之外所有演員都是歐美面孔,龍哥執導的《殺手不太冷》更是一個亞裔都沒,余導準備展開的《速度激情》也是全套歐美演員,看出來了嗎?我們非常強大的電影工業生產線全都是華人,但出現在包裝上的華裔面孔就少之又少,甚至沒有……”

整個影院現場都轟然了。

特麽誰能想到打開全球市場的鑰匙這麽簡單?

或者說你沒拿到歐美院線發行權之前說什麽都是廢話,但拿到後,怎麽保證出品電影被院線接受,讓這個艱難打開的缺口越來越寬闊?

用港片制作班底,卻故意只用歐美面孔的演員,降低歐美觀眾的接受抵觸,就這麽簡單!

其實再過個幾年,一連串的港片導演開始登上好萊塢的舞台,就是用這種套路成功了一次又一次,甚至多次問鼎奧斯卡。

只是他們自身話語權不高,帶動港片產業很有限,只是以導演的獨立身份參與到好萊塢大片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