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那就是前線

但事實證明,荊小強心裏有這個模糊記憶,羅媽媽更有經歷過的經驗對比。

這事兒就差不離。

這個預警在三五天後就爆發了。

不是長江洪水,而是江浙一帶普降暴雨連綿不停。

導致幾條重要的長江支流水位急速上升。

周末兩天在海邊幾乎都是雨水不停,坐在海邊餐館看著一片片翻白沫的海浪拍打岸邊,還是很愜意的。

特別是汪老師推薦的各種海鮮特別好吃,無論是文蛤蒸蛋、蟶子王、梅子魚、相思螺都極有特色。

當然汪茜還捉弄的給荊小強安排了不少蠔類,多補補呀。

所以哪怕沒看到風和日麗的海景,大家還是呆到最後才連夜返回。

主要也是觀察這機械生產線的流暢,從焦盆進口過來的設備現在還有技術員工程師負責調試。

幾個鬼子技術員見到是大明星的產業,驕傲又認真不少,之前都是鼻孔朝天的還各種提要求。

荊小強來了就立刻安生。

知道他得罪不起。

荊小強只客氣幾句,許諾今年的焦盆演唱會給他們留票子,這幾位差點準備賣身。

主要還是跟汪爸一起旁觀商量,方便面畢竟不是荊小強要的結果。

這是個未來會有很多食品巨頭進入的產業,簡單說就是門檻不高卻很容易做量,最終很難做出差異化。

那就只能比拼管理、銷售等細節。

按照荊小強的心態,沒必要跟這種各路神仙拼生產拼管理,能做個特色自熱鍋保持產業,或者說在這個過渡期早早的讓全國人民最主要是部隊能吃上方便面以外的美食,他的目的就達到了。

只有連續吃過很長時間泡面的屌絲,才會聞到那味兒就想吐。

這東西說復雜也不復雜,有了方便面的樣板在前,荊小強請汪爸留心找機械廠的人來觀摩試制,照著人家的模式來設計自熱鍋生產線,配套的食品盒、包裝袋都要跟上。

最後還帶了剛生產出來的兩箱回滬海,算是給大家都品嘗下,配料包之類還需不需要調整。

包裝袋都還是白板,但品牌名稱已經在縣裏申請注冊,叫東日。

取縣城海邊旭日東升的意思,也是這個年代故意擦邊,讓人感覺好像有東洋進口的感覺。

連夜回到滬海,荊小強就找印刷公司設計做彩印包裝袋。

滬海也下雨,感覺“太平輪”停泊的地方都升高了些。

然後就在荊小強正跟剛從澳洲度假回來的盧昆侖,一道在中森的錄音棚推敲旋律,羅莉從學院那邊打電話過來:“發大水了!電視上新聞都在播了……”

荊小強連忙跳起來,結果中森這裏連電視都沒,只有音樂設備,等他跑回家,新聞肯定早就播完了。

索性給袁嘉打個電話,那姑娘就立刻找到保存錄像帶,把電話湊在旁邊讓荊小強聽了全文。

主要集中在皖徽跟江浙,特別是前者,據說全省已經有過半地區受災,涉及上千萬人口。

如果真是個三十年後國內的人回到這時,沒準兒都不會有荊小強這樣的緊張。

因為已經大多適應了巨大國家富強起來之後的物資齊備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模式。

荊小強沒經歷過啊,甚至習慣了八九十年代的國內自救,二三十年後的花旗人民自救。

有些砂石配比簡直離譜,更別提鋼筋混凝土都是緊俏物資,這種不迫切的工程項目就不那麽上心。

平時看著能糊弄,真有事兒的時候就很慘。

還是十多二十年沒遭大災,這恰恰也是國內經濟轉型、社會轉軌的節骨眼,原來計劃經濟什麽都靠國家的正在散落,商品經濟什麽都靠社會還沒建立。

情況就比較危急。

但新聞裏面說得還比較含蓄,只點了受災最嚴重的兩個縣名字。

說法也是洪水告急,還沒到水災求援的地步。

荊小強謝過袁嘉,叮囑她有了新消息隨時通知自己。

掛了電話就聯絡汪爸,繼續打款全力生產,全面保證原材料采購,也趁著這場大練兵,把食品廠的各個環節都建立起來。

可惜瓶裝水生產線才洽談購買,要生產調試安裝運輸過來都多少時間了。

然後再給陸二哥打電話,問他那邊能籌集到多少貨運車輛,甭管是砂石車還是泥頭車,馬上分兩組去往食品廠和海田襯衫總廠拉貨。

後面主要是去拉衣服,荊小強問蔣桂章手裏還有多少庫存的西裝跟襯衫,一股腦的全都買了送到災區去。

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是災區最緊要的兩件事。

蔣桂章聽明白怎麽回事,連忙說自己去安排,再跟周圍幾個縣相關的廠家都聯系下,他們也有貨車。

實際上羅媽媽說的十來年前那場水災,距離海田縣並不遠,他們也知道那種水災過後的慘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