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六邊形小強

如臨大敵!

感覺荊小強是來上門踢場子的。

聖卡羅劇院在上班的老中青全都出來了!

當然也還是因為荊小強的名頭太如雷貫耳。

去年拿下林肯中心大都會歌劇院的簽約,這已經是無數歐洲歌唱家夢寐以求的硬通貨。

歐洲再怎麽傲嬌,還是知道在薪鄉大都會簽約才是最能被全球市場追捧的。

而且從花旗到焦盆也是這年頭最能掏錢的大財主!

除了酸溜溜的說句中國人怎麽會有美聲高手,盡是暴發戶瞎搞,也只能內心羨慕。

可接下來大都會歌劇院推出的詠嘆調演唱會專輯,NHK樂團的名家選段專輯挨著出,還是有人從CD裏聽出來,這位不世出的亞洲天才,是拿波裏樂派無疑……

拿波裏就是那不勒斯的音譯,音樂界喜歡用這個詞兒。

的確,在行家耳裏,一聽就能從發音、共鳴體腔、氣流特點分出門道。

就像聖卡羅劇院是活化石那樣。

拿波裏樂派也被譽為歐洲的音樂學院。

要知道所謂“意呆利歌劇序曲”就是在這裏率先固定下來的。

一首通俗易懂的曲子就直接拉開歌劇的大幕。

宣敘調也在這裏得到了長足發展,伴奏樂器也有了變革,通奏低音逐漸減弱,詠嘆調逐漸被返始詠嘆調占據了主流。

樂團部分裏,木管樂器和銅管樂器逐漸增多,小提琴也越來越重要,經常齊奏出絢爛的樂曲,整個伴奏的樂團越來越形成後來的歌劇風格。

很多歌劇規範性的傳統,都在這個地方成型。

用少林武當的地位來形容都不為過,另一家當然就是漢斯的巴赫那一脈。

然後荊小強的意呆利語必然帶著胡德爾松的拿波裏口音。

這就像漢語是全國的,但一個省的方言其實也分無數個口音,只有當地土生土長的家夥才能明確區分出是哪山哪壩的人。

外國人學得再地道,往往也是被提煉過的綜合口音。

哪像荊小強剛才在街頭說話,當地人全都一臉見了鬼的模樣。

也許意呆利各地歌劇院都聽過羅伯特的CD,但聖卡羅歌劇院絕對是聽得最多的。

因為這一年無論他們走到哪裏,都會被同行詢問那個羅伯特是你們誰教出來的學生。

隨時都被提到,就有點煩。

而且這些天奈克的廣告還成天在堆!

同行就更是戲謔了,你們那個羅伯特去拍女性內衣廣告了呀,你們拿波裏樂派就這樣?

總之漢斯那邊被拒絕後,直接就打電話過來噴,你們誰教出來的弟子,這麽不尊重傳統,這麽不懂規矩嗎?!

所以百思不得其解的聖卡羅劇院對荊小強來訪很戒備,你要幹哈?

荊小強是個好演員,他沒細想到自己的拿波裏口音,還用非常標準的方言:“我們是從中國滬海來參觀,特別想見見浦契尼斯先生,如果能邀請一起吃個飯就最好了。”

表情得控制到感覺他在寒暄。

果然所有目光都集中到一位看起來比較清瘦的中年人身上,感覺他是泄露幫派秘訣心法的叛徒!

穿著休閑襯衫,胸口還掛著眼鏡的中年男人完全無妄之災:“我?你從哪裏知道我,跟我有什麽關系?”

荊小強開始胡說八道:“我們這位劇作家先生自從讀了《馬可波羅遊記》就特別喜愛意呆利,希望創作一部跟馬可波羅有關的戲劇,您曾經寫過關於馬可波羅的論文……”

邊說邊給穆春雷喜笑顏開的示意,您可以送禮物了,這就是我的老師。

可憐學富六車的穆春雷,受到時代限制,他英語閱讀精通,寫作只能算優良,比中文寫作差不少,聽沒問題,但是發音比江浙沿海人說普通話還悲劇。

意呆利語肯定完全聽不懂,特別是拿波裏方言口音有點喉音。

但荊小強萬萬沒想到,穆春雷除了接過李佶莊重奉上的蘇繡禮物,還堅持用比較荒腔走板的英語感謝:“羅伯特是個非常優秀的孩子,非常感謝能在你們這裏學到最好的歌唱技巧……”

焦盆人說英語是出了名的口音搞笑,哎喲喂,老穆這英語發音把坂井和李佶都震驚到。

小文藝兵好歹一開始就是跟著外國人語境交流,又有磁帶錄音機,不像老一輩大多都是硬啃音標,還斷了档。

荊小強都慌了,因為全場的意呆利人也懵逼,您這是哪國語言?!

但總有些單詞能分辨:“學什麽,要學什麽?”

荊小強只好急中生智:“時態,時態錯誤,他的意思是想送我來你們這裏學習交流,他是我在劇作方面的老師……”

穆春雷是真心感慨:“他才二十歲,卻擁有四五十歲的心態……”

可能散文家的心態吧,中文功底太深用詞就顛三倒四的順序,跟念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