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藝術源於生活

首先就是技術上。

《泰坦尼克》成為災難片的經典,有很多前所未見的精彩鏡頭,艙室裏面爆倉漲水、整個船艙內部傾覆,華麗的餐桌鋼琴滑撞破壞,那種有序在災難面前粉碎的視覺沖擊很強烈。

但首選最強烈的,還是斷裂的巨輪前後兩截豎起來往下沉沒時候的大場面。

荊小強肯定要復制的。

其實這裏比泰坦尼克好實現,畢竟也就登船是在傍晚,後來所有的故事都發生在幾個小時之內的夜間。

夜色是外景的最好助手。

所以遠景是用三四米長的模型來實現,滬戲舞美專業精英盡出,跟滬海電影制片廠的師傅、造船廠工人以及滬海航模協會,共同完成了這個幾萬塊的模型。

在那個年代已經是超貴超貴的大模型,各方都覺得很過癮。

恰恰滬海也是有很深的膠佬傳統,做模型的功底在全國都居於領先水平。

整個劇組轉戰海邊,這幫膠佬都鍥而不舍的跟著一同前往。

不拿錢都行。

美其名曰要隨時修補,而且拍完了能把殘骸什麽送給他們就感激不盡了。

因為和制作圖就是斷裂成兩截的大模型不同,近景就是個巨大的近似於一比一,半截甲板塊!

鋼架表面覆蓋船板,水下加配重,在海邊要把這三十多米高的一塊單板豎起來,然後武行們從最高點的“船尾欄杆邊”“船頭欄杆邊”失手摔下來!

這就是十層樓高啊!

等於是把一棟十層高樓從平躺到豎立,然後無數人在夜色中墜樓!

畫面當然刺激了。

這套做法,是HK電影業、國內電影界一直到新世紀前,都很少用的套路。

人家是在水下加了一套液壓系統推動“半截斷船”。

這裏沒那麽強的液壓水平,那就用太平號自己來拉,這條冷藏船自帶起重機的。

而且也沒泰坦尼克那麽大,那條世紀巨輪四萬多噸排水,兩百七十米長,墜樓場景等於是從二三十層樓上往下摔。

這裏縮減下,其實依舊足夠震撼。

至於人家耗費巨資模擬船體傾斜的室內鏡頭。

荊小強動用了船廠的幹船塢和慣用的橡膠氣墊,把拖進船塢差不多要落地的“太平輪”一側墊上很多橡膠充氣墊,推歪了整條船!

本來應該到三四十度那種驚險刺激的大角度,這裏十多度站不穩就足矣,其他的就是把攝影機安裝在特制的穩定架上反向傾斜。

演員們只要表現得比之前更加傾斜,然後攝影機補充角度就夠了。

這裏又要用到舞台劇裏面相當多的傾斜舞姿特點。

所以到外景地拍攝的主要就是大船板、夜景和一系列災難大場景。

為此還特意之前花了不少時間在海邊圍了個百米級的大水池。

但最重要的是需要荊小強來疏通這邊的海防關系。

這可是當年右岸反攻大陸的重要方向,肯定是現在海軍的重點駐守區域。

所以這趟小鬼子不能跟著也是應該。

拍電影肯定要遞申請。

換別人可能比較麻煩,滬海電影廠都比荊小強麻煩。

他這找陸媽媽打個電話,那邊笑出聲:“來呀,邊防陸軍、空軍你都去慰問演出,終於輪到我們海軍了嗎?趕緊來!”

於是歷史上海難發生後,附近首先趕到的外國軍艦,本來做了模型的,現在也有近景可以取了。

更提供了大量的人手當群演。

這也是這年頭很多影片廠的傳統,只要過了幾百上千人的大場面,換誰都沒有指戰員聽指揮。

成天駐守訓練的部隊也樂得偶爾放個假,戰士們參演都是嗷嗷叫的認真。

效果絕對比後世那些影視城的職業群演還好。

代價就是荊小強上軍艦去唱歌了。

他當然沒有二話,只發愁,上軍艦唱藍天狂想曲不好吧,艦娘滿天飛麽。

於是他還認真的先上艦去體驗兩天生活,看能不能逼出點創作來。

安頓好劇組開機,他就坐了小艇上艦,除了一把吉他,啥都不需要。

就跟著的宣傳幹事稍微多了點。

荊小強這兩年作為明星卻絕對履行了他對文工系統的承諾,走到哪裏都慰問到哪裏。

而且不限隊伍,明明出身空軍,卻覆蓋所有,連邊防、海關、消防啥的都不放過。

這也是文工系統對他特別放心,從滾社到音樂報都全力支持的最大原因。

人都是相互的。

也就出海的經歷確實少點。

所以荊小強在顛簸的快艇上討論的是附近幾艘軍艦,他都挨著去登船表演,不影響軍艦自己的執勤工作,然後再順著這一片的外海守衛部隊駐地去登島。

這也是文工系統的傳統,寧願他們多跑點,哪怕一個表演地只有幾個人,也不要讓隊伍集中起來看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