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倔強我的倔強

這就是當面給周晴雲秀了一把,藝術作品能怎麽變現。

之前很難的。

包括功夫皇帝傑哥他們那個武術代表團,為什麽八十年代在全世界各地巡回表演。

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宣傳中國、聯絡海外華僑同胞的同時,為國家賺外匯。

後世的人很難想象那個貧瘠的年代,我們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東西可以去交換寶貴的外匯。

而我們急需的各種先進設備、工業機器甚至醫療器械,又被開出極高的價碼。

老孔他們給海外做泳衣,一件賺幾毛錢。

然後一台大哥大就上萬塊。

真是成噸的紡織品拉出去,一丁點東西換回來。

這也就怪不得很多和外界接觸的地方,價格還得雙軌制。

不然輕而易舉的就被國外經濟體量擊垮了。

所以藝術品,可能是這個年代,極其罕見可以爭取和海外同水平的寶貴資源。

武術隊和熊貓,都在這個範疇。

但也始終受到一種意識形態的隔絕。

可以看稀奇,但不會進入正常的藝術消費市場。

荊小強卻巧妙的利用了HK做跳板。

國際上總得認HK的歌舞劇團,總得給他們一個同台表演的機會吧。

畢竟HK都跟隨幾十近百年了。

只要給了普通表演的機會,也就是荊小強鼓吹的到西城劇院這種百老匯老字號,但沒多大影響力的小劇院去起步。

那咱們就有信心展現藝術的光彩。

然後就是按照HK的市場價碼。

這點非常重要。

電影也是一樣的道理。

老張他們拍攝那麽多揭示苦難、表現陰暗的電影。

才能得到國際影壇的青睞。

這本來就是種暗示引導,拍得光明燦爛的說現在中國好,那是絕對不會得獎的。

但也僅僅是得獎,很少有商業化推動。

哪怕在市場上播出,也是展現那個遙遠愚昧封閉的東方大國。

增強歐美西方國家的自信心。

所以荊小強還是繞開內地發行的渠道,由HK文化中心去推廣。

電影市場很容易把這當成是普通的商業風光大片了。

其實HK一直以來都充當這個跳板的用途。

反正荊小強一聽,就哈哈哈,有錢賺怎麽不賣呢。

但是咱不賤賣,分成行嗎?

實際上這幾年就是從龍哥開始,把東瀛市場耕耘得還可以。

HK電影是打開了東瀛市場的。

整個焦盆的電影、演藝市場算是東亞藍波灣。

連黑仔他們在HK出頭以後,都選擇去焦盆攀登亞洲最高峰。

但內地的影視劇很難有進入焦盆的機會。

話說類似這年頭最好的《渴望》之類電視劇,《壓倒的高粱地》這種頂尖電影,也不見得受焦盆觀眾歡迎。

最有票房號召力的還是龍哥。

但對於這種充滿瑰麗景色的雪域高原風光片,小日子過得不錯的東瀛人還是很萊克的。

畢竟他們沒有的東西都很向往。

文化中心這邊本來報了個十萬美元的版權價格。

估計大多數內地導演、制片廠都忙不叠的賣了,這可是六七十萬的外匯呀。

荊小強打的主意是:“我們現在在乎賺這點錢嗎?一首歌的國際錄音版權都這價了,關鍵是要抓住這種進軍焦盆市場的機會,多派人去學習啊,起碼這一次《雪原谷》去了,《太平輪》、《轉角遇到你》,甚至《情歸滬海》,都有可能去試試。”

發行是個巨大的關卡。

紅色內地的影視劇,很難直接拿到國外主流市場的發行機會。

現在有焦盆電影人在東南亞看到這部影片,希望引進做焦盆的發行工作。

當然求之不得。

余舒凡都嘲笑他:“不得了哦,最近美元賺得多了,這點都瞧不上了哦?”

說了還是趕緊給老周報喜:“之前光他個人就掙了六十多萬美元回來,最近的五百萬美元文化基金連市裏都表揚了落地引進,滬戲歌舞劇團隊成員都賺了不少美元,後續還有,專輯版權銷售還能持續收錢!”

周晴雲正想說這個:“這張專輯能翻印嗎,我希望國內同行各大高校樂團都能聽聽……”

荊小強為難:“這個不太好吧,收了人家版權費用,轉頭自己做盜版很打臉的,不過我可以通過關系從國外買一堆正版CD回來贈送,其實我更推薦先安排樂團啥的來這裏聽……設備好。”

版權意識,在90年代的國內從上到下都近乎於零。

哪怕二三十年後各種西方規則都在翻車,但恰恰這個階段,剛剛進入市場化階段的內地,從零到有,因為盜版交了很多學費。

好幾個難得沖到頭部的行業,都因為侵權又被打回原形。

拷兄們有的是渠道從國外代購,而且現在從HK買也不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