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誰動心誰被動(第2/2頁)

說到這裏,荊小強一點不遮掩:“真的,這些天我就沒喘口氣,講科學的不講科學的榨汁機啊!你容我歇歇成嘛。”

安寧也不是普通婆娘,忍俊不禁的撓自己下巴:“你知道我去鵬圳上班之前,在老家讀的職高,看到過有些早早同居的小男女,那些小男生跟發情的狗一樣,成天滿腦子都想這個,你這也沒問題,為啥總是藏著捂著呢。”

荊小強直說:“細水長流,細水長流,我們要長遠的看待問題嘛。”

安寧就媚笑下:“你說的長遠哦?”

這時候荊小強說什麽都好:“嗯嗯嗯,事業生活兩不誤,這次你下劇組多留心,HK人哪怕瞧不起我們內地,花錢請他們來拍戲總可以,要注意多學習他們的經驗特點,必要的時候,從滬戲拉學生去當助手,我找老穆說。”

安寧果然極有前途:“我是這麽想的……”

她居然真的認真思考過。

《雪原谷》最後的換班拍攝讓她在同一部戲裏看到了兩種不同的操作方式。

要知道開拍前,她已經在平京的兩家制片廠呆了兩個多月。

無論是體制味非常重的平京電影廠,還是格外講究紀律性的部隊電影廠,都和後來HK導演拍攝團隊相差甚遠。

本來這時候港台影視圈就吊打碾壓國內同行,荊小強帶來的這個導演拍攝團隊還特別寬松支持,走的是文藝路線。

怎麽能有商業效益,怎麽讓畫面更好看,接近市場眼光,就怎麽來。

國內導演還處在一個是藝術家,我拍的東西凡人都看不懂的牛皮哄哄階段。

讓安寧很震撼這種巨大反差。

所以她想的是能不能把這個影視公司放在HK。

因為她還有個自己的看法。

目前國內電視台局面非常混亂,明面上只能收看磚兒電視台的節目,但實際上有線電視正在風起雲湧。

一個廠,一個縣都能自己裝個衛星接收器,然後覆蓋一片區域,港台電視節目大面積的進入內地。

這也是《戲說乾隆》五月才在港台首播,就立刻火遍全國的原因。

實際上國內一家電視台都沒獲準播出。

如果我們包裝成HK公司,做事是不是方便些。

她二十歲不到,能看到這點已經很不錯了,哪怕很幼稚。

荊小強卻噗嗤笑出聲,他現在這麽忙,哪有時間晚上消遣看電視,那大小姐,陸大熊也不許呀。

但安寧一說他就想起來,有線電視……應該就是各省電視上星之前短暫的無序局面。

真按照安寧想的去做,過兩年國家一收緊約束,就沒有小有線電視台了,全都收歸到省級。

但這個思路是沒問題的:“你知不知道我國好多城市的市政府是第一次從有線台這裏,才知道城鎮居民家庭的準確數字和分布?”

這是他應該六七年後在電視劇組混跡時聽過的信息,當時就對國內實際上的管理落後程度瞠目結舌。

放到二三十年後的大數據時代習以為常的一點數據,實際上八九十年代都是模糊的。

但有線電視才真正意味著國內的數據時代開啟:“你想想這年頭免費裝電話,估計有很多家庭都不願意,每個月月租得多少,裝電話幹嘛,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又不是生產工具,可有線電視就沒有不裝的,只要用過無線天線看兩三個台還要經常調角度,對比下畫質穩定都遠超的幾十個頻道有線台,都肯掏錢。”

安寧也有點慕強了:“嗯!你真棒,我一說就能舉一反三。”

荊小強慢慢點頭:“可有線電視龍蛇混雜,境外電視落地很多貓膩的,怎麽可能不管理,所以我們搞個HK公司,就是境外公司,基本就自絕於市場,很容易被剔除在外的。”

安寧著急:“可要找HK的拍攝班子就不方便了呀,他們不願跑這麽遠的……”

荊小強的意思是:“注冊個鵬圳的公司吧,一邊之隔,他們一車過來,晚上還能回去,用他們的技術班底,但是一切手續、繳稅納稅都是國內的,這不就兩全其美了?”

安寧驚喜:“好啊好啊,我在鵬圳待過,嗯嗯嗯,那以後我就把鵬圳當根據地了!”

荊小強聽出來:“你這是要劃地盤嗎?”

安寧理直氣壯:“滬海的這次給我狠狠上了一課,在這裏我鬥不過她們,那平京和HK我先占著不落後吧,鵬圳那就更好了,你每年暑假是不是要來這呆一兩個月?”

荊小強嗤笑:“你也就是戀奸情熱,這種關系會長久?你還當真啊,隨便你吧。”

他是絕對不會讓自己陷進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