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該計較不計較

站在荊小強的角度,演不演電影?

沒什麽不可以。

關鍵是有這個必要嗎?

他目前的名氣根本不需要去演電影。

年底又要開啟從北向南的高校巡演,一樣可以把名氣拉滿。

花這麽多錢去拍電影有必要嗎?

作為上一世的戲劇學院舞美專業繪景師畢業後,他在平京圈內還是混了三五年的。

知道就像滾圈一樣。

影視圈也是從這幾年開始迅速混亂化。

以前各種電影廠編制架構嚴管的局面開始放開,各種亂七八糟的電影、劇組、男女關系充斥市場。

就在90年、91年恰恰是內地整個電影行業的分水嶺。

改開之後,被極大約束的電影文化生活爆炸式的放開,全國人民在80年左右瘋了一樣的喜歡看電影。

那時候一年能有近三百億人次的觀影紀錄!

各種電影院、露天電影場、移動電影隊,都極大的豐富了全國人民的觀影熱情。

82年《少林寺》上映的時候,一兩毛錢的票價,能賣出過億的票房!

換算到現在那就是過百億的總票房。

但這種局面從85年左右之後就開始急劇下滑。

電視、錄像廳開始搶奪市場,特別是後者,各種正規不正規渠道流進來的大量港台國外電影,一下提高了觀影審美档次。

看慣了港台、國外成熟的優秀作品,哪裏看得進粗制濫造的國產電影。

而且錄像帶和磁帶一樣的可復制性,也比電影播放成本低得多。

國內電影廠迅速萎縮。

窮得不得了,只能拍那些低俗得要命的商業片吸引眼球。

然後這麽爛的片子,在電影院看毫無體驗感,就愈發沒人看。

陷入死循環。

這種情況要到95年放開國外大片引進,真正在大銀幕上欣賞《真實的謊言》,感受到大銀幕的震撼威力之後。

才逐漸改善電影界的經濟情況。

五六年的積澱之後進入新世紀,內地電影才開始復蘇,再過五六年才真正有了和國外電影抗衡的力量。

因為那時候才建立起票房院線制度。

整個九十年代的國產電影不算票房的,僅僅看賣出多少個拷貝,也就是電影膠片,來計算盈虧。

這事兒就變得極不靠譜。

管理部門不許賣那麽多的話,再受歡迎也只能幹瞪眼。

因為這年頭,隨時都存在各種主義的爭論,不符合審查標準的隨時可能被槍斃。

基本上就是別想賺錢。

絕對百分百不要想賺大錢。

也不可能出現讓個人投資者賺大錢的局面。

按照荊小強目前的局面,是完全不需要來蹚這個渾水的。

費力不討好,絕對不賺錢,還很可能砸自己牌子。

因為他唱歌無論如何不會翻車,但電影……

大熱卻被喝倒彩,砸了牌子的電影案例太多太多了。

可安寧這句話,真是摸透了荊小強的心思。

高原上還極其落後原始,畢竟連內地都還差得很,高原就更差。

他們在雪域高原慰問的時候,荊小強和黑仔探討過很多。

在唱片公司也跟陳丹尼討論過到高原來建小學。

當時就覺得難點在於怎麽落地搞。

因為沒誰在高原能蹲得住。

專門為這個叫誰來吃這種超級苦頭?

現在想想,好像可以順著電影拍攝,順便就把學校建了。

荊小強堅信,改變一個地方落後面貌,最基礎的辦法就是修學校。

因為只有學到了知識,走出了落後地方開闊眼界,才會有改變的動力。

不然砸再多錢到落後地區都是白費勁。

這是他在花旗旁觀白人區和黑人區教育狀況之後的最大體會。

所以他遲疑的開口:“大概需要投資多少錢?”

馮導也猶豫:“主要是沒誰到高原拍過電影,我們也不知道,五百萬不知道夠不夠,主要是有涉及到戰爭場面……”

荊小強剛內心一喜,只要五百萬嗎,就緊接著倒吸一口氣。

他是舞美出身啊!

戰爭戲是最燒錢的好不好!

當然他也不知道,這位馮導就是以拍戲摳門出名。

和同批其他大導演,動不動就會燒大錢不同,這位馮導最擅長就是窮媳婦做大餐,捏把捏把的小本制作出大場面。

看荊小強的態度還趕緊強調:“你主演,這個片酬就可以省了,小安你……”

安寧果然上當:“他演我就不要錢!”

看看看,男女主演的片酬都省下來。

這算盤打得也忒精了。

荊小強有點意動,但還是清醒,他要的是多重結果。

安寧能靠這部戲紅起來,這個概率是很大的。

他能順著拍攝修幾座小學,這個目的未來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