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王炸

如果說看見這一幕的歌手,這會兒還有點情緒。

心頭哀嘆這有多麽不公平。

師生關系,同單位關系,這不是擺明了黑哨裁判偏心眼嘛。

可等到荊小強開口一唱,所有人啞口無言。

用開口跪來形容,絕對不為過。

老梁先上,他是標準的文工團派美聲,唱的也是標準主旋律紅歌,美聲氣勢如鐘,氣宇軒昂得就像他穿上軍裝的樣子那麽莊重。

荊小強上台。

有評委馬上問這是表演服嗎?

倆軍裝評委立刻解釋因為這位選手還兼了通俗唱法,那個很特別,因為待會兒又要唱,所以初賽就這樣了,如果能進決賽,因為不是同一天,肯定會換表演服的。

周教授滿帶滬海老太太的喜悅細膩,根本不參與這種題外話。

黑色帶錦紋的旗袍外面羊毛開衫,還有串挺漂亮的珍珠項鏈,現在只雙手交握,把手肘放在桌面上。

已經提前擺好享受傾聽的姿態。

這個美聲比賽,還有麥克風。

荊小強都不想欺負人,或者說不稀得用麥克風影響自己發揮。

他現在對磚兒電視台的舞台繪景、化妝乃至設備都有點不信任了。

就因為站在那猶豫了下,白蓮婷被同學們裹帶著過來的時候,報幕正在飽含熱情:“……文工團選送歌手,荊小強,他演唱的曲目是《神聖的戰爭》,請欣賞!”

沒錯,荊小強直接選了首前蘇聯歌曲。

他依舊是先給樂團那邊深深鞠躬,然後才是評委席和觀眾席。

後者就是歌手們跟工作人員。

然後十指交叉環在胸前,有點像張三豐打太極球的起勢。

其實這是個類似芭蕾舞的起勢動作,胡德爾松練舞愛這樣,荊小強卻覺得有助於擴胸。

以定音鼓和大鈸展開的前奏,就有這麽恢弘。

已經把所有人的情緒代入,雄壯,激昂!

這首被譽為衛國戰爭紀念碑的經典之作,很多時候是用合唱的形式表達。

是很多華約國家合唱團必備曲目。

行家並不陌生。

可看著台上那個單獨的身影,心中剛有點疑惑。

就看見荊小強展開雙臂,仿佛把胸腔完全打開:“起來,偉大的國家,做決死的鬥爭……”

蘊含著怒吼般的厚重男中音,如同拍岸巨浪一般重重回蕩在演播廳!

這個初賽演播廳面積太小啦!

不少民歌、通俗歌手,不由自主的擋了下耳朵。

這就是美聲的魅力,把原本只是喉腔的發聲擴大到了整個身體。

小喇叭跟大喇叭的區別。

用一己之身唱出隱隱然的渾厚重音,浩瀚磅礴!

空間回響、混響肯定也起到了一定的偶然音效……

接下來就是層層巨浪拍欄處了。

二戰時期,前線已經死得屍山血海了。

亡國滅種之際,詩人寫詞,歌者譜曲,合唱團站在火車站高唱。

一群群疲憊的士兵,聽到這歌聲一下子都站起來,掐滅煙卷,靜靜聽完就奔赴九死一生的戰場……

合唱團一遍又一遍的送別一車車子弟兵。

一次又一次的隔著臨時拉起來的有線電話傳遞到陣地上。

一個又一個方陣的閱兵隊伍,聽著這首曲子,直接上戰場。

當時的歌舞團是要求到前線炮火下去演唱。

卻被視為蘇聯紅軍最寶貴的財富,容不得半點損失,投入到後方動員中去才能帶來更大的戰鬥力。

這可以說是文工團價值的巔峰存在。

荊小強也讓這首具有隊列進行曲特征的歌曲,一遍遍沖擊現場人的耳朵。

“讓高貴的憤怒,如波濤洶湧!”

“不讓邪惡的翅膀,飛進我們的心房,祖國寬廣的田野,不讓敵人逞強……”

“為人類社會的垃圾,準備好棺材……”

“這是我們的神聖戰場……”

非常強調情緒和氣勢,詞句卻非常簡單。

就是一小段一小段的反復。

如果太復雜了,當年那些普通士兵也不懂,後來合唱團搬上大舞台也是反復四次。

可荊小強卻把第一段用俄語,第二第三段用更符合美聲發音的意呆利語羅馬音,最後一段才回到俄語。

真不是他故意炫技。

選了俄語歌,他就唱啊,那些位評委啥的也帶合唱團當然熟悉這首歌。

驚訝你彈舌音也這麽好,不唱這個肯定不是原汁原味。

但你意呆利語感那麽好,不唱太可惜了,那就再編排個羅馬音的段落進去。

會者不難吧,就切換一下而已。

光是這兩種語感的交替,就已經秒殺全場。

過去呀半個世紀,前蘇聯到俄羅斯閱兵式上,僅次於國歌的第二歌曲。

只要聽到歌聲,就仿佛能看見那些高昂著下巴去赴死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