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新帝

接下來的日子,林遠秋的心思都在京城那邊,心裏一直期盼著聖上的身體會有所好轉。

說實話,林遠秋還真沒做好迎接新一輪帝王的準備。

可想到聖上的歲數,他心裏明白,自己能做的也只有期望而已。

這世上唯生老病死由不得人,年歲大的人真要離去,不是你想挽留就能留得住的。

越是清楚這一點,林遠秋心中越是難受。

聖上對他有知遇之恩,林遠秋可以肯定,自己的好多政績除了自身的努力,還與聖上的鞭策分不開。

就像外放永寧城的時候,自己既做著知州又身兼定胡縣父母官一職,之所以會如此安排,也是因為聖上對他的信任。

雖說這樣的做法讓林遠秋在治理上有些吃力,可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有了一個可以大展拳腳的平台,也才讓他有機會做出殲滅山戎人,以及帶動一方經濟的政績。

所以,對景康帝,林遠秋心裏一直都是充滿感激的。

讓人高興的事,三月的時候他又收到了老師的來信,信中說了聖上的身體已有所好轉。

這讓林遠秋開心了不少,不過在回給老師的信上,林遠秋還是叮囑了要多注意安全的事。

不是他危言聳聽,聖上的病體哪怕這會兒已經恢復,可以他的年歲,接下來的朝堂絕對平靜不了。

史書內容不管有沒有參著假,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自古皇權交替,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不平靜,在這個時候,那些與皇子們走得近的官員,絕對會為自己跟隨的主子做著最後的奮鬥,此時也最易殃及池魚。

所以多加小心肯定不會錯。

給老師的信上林遠秋還會斟酌著用語,可寫給兩個妹夫的,林遠秋說話就不帶客氣了,直接讓兩人下了值後多待在家裏,休沐日若非必要盡量少出門。

在周子旭和王文昌的心裏,大舅哥可不是一般的存在,特別在殲滅了這麽多山戎賊人之後,兩人對林遠秋的佩服可謂發自肺腑。

所以,大舅哥的話,周子旭和王文昌肯定是要聽的。

朝考之後,王文昌並未像劉青安和張元那樣被安排到地方上去任知縣,而是在國子監當了一個七品監丞。

國子監隸屬禮部,林遠秋知道,王文昌能得了這個職位,應該是老師幫的忙。

監丞掌管著國子監的行政和教務,依著王文昌安時處順的性子,林遠秋覺得,這個差事還挺適合他的。

······

隨著春月的離去,火熱的盛夏又來臨了,此時地裏的谷穗,開始飽滿了起來。這是灌漿的表現。等再過上一個多月,又將到了糧食的豐收季。

原本這該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可這幾日的林遠秋,心裏並不平靜。

就在上個月,老師又給他寫來了信。與之前一樣,還是因為聖上生病的事,且這回要比年前那次更嚴重一些。

聽老師的意思,因著聖上身體有恙,原本每日都有的早朝,現下已改成了三天一朝會。

單從這點上,林遠秋便能肯定,此次聖上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否則就憑景康帝的兢業,若是身體還能撐住的話,是絕對不允許自己有懈怠的。

林遠秋還記得聖上摔跤的那一次,當時只休息了幾日,就又忙碌到政務上了。

想到這會兒離老師寫信過來,已過去快兩個月,也不知道聖上如今如何了。

一直到了谷穗沉甸甸的彎下了腰,京城都沒傳出聖上病危的消息,這讓林遠秋不禁松了口氣,都說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想來聖上的身體已有了好轉吧。

許是氣候的差異,與塞北相比,南方地區的稻谷要早上好些時候成熟,是以在這邊開始收割稻子時,南邊第二茬水稻已種下一個來月了。

收了糧食,接下來自然是上報朝廷了。

今年各州府采用的都是新種植方法,糧食產量肯定超出以往太多,所以在寫奏折時,官員們心情激動的同時都有些迫不及待。

林遠秋也做了上報,在統計了整個石洲府的稻谷收成後,他就寫了上報朝廷的奏折。

大約有了一次種植經驗,今年石洲府的稻谷總產比去年還要好上一些。林遠秋心想,等聖上看到他上報的數據後,肯定是心情愉悅的。

······

然而,此時遠在塞北的林遠秋並不知道,這幾日景康帝的情況不容樂觀。

原因還是因為大皇子鬧出的篡權之事。

這些時日,京城的官員們簡直可以用人心惶惶來形容。包括景康帝在內,大家怎麽都沒想到,京郊大營的陸統帥竟是大皇子的人。

所以,在知道大皇子與陸統帥突然沖進皇宮,準備挾持皇帝,好讓他寫下禪位詔書後,眾人簡直可以用驚呆來形容。

原來,在看到父皇讓三弟進禦書房幫著批閱奏折後,大皇子就有些著急了起來。他覺得父皇這個時候會讓三弟參與政務,絕對有封三弟為太子,並把江山交給三弟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