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告狀

景康帝把奏折打開,很快細看了起來。

許是受先前杜知縣事情的影響,是以在看羅知府的奏報時,景康帝心裏是做了些準備的。

可再是有準備,這會兒的他也被奏折裏的內容給震驚到了。

什麽叫十室九空、不見人煙,如今可不是災荒戰亂的年代,好端端的,那定胡縣怎麽就成這副樣子了?

景康帝仔細回想了一遍,確定今年朝廷並沒有收到塞北遭了災,以及糧食顆粒無收的奏報。更沒哪個地方官員遞了折子說流民成患的事。

所以村人們都到哪兒去了?

還有,這林修撰到底是如何治理定胡縣的,怎麽才短短一年不到,就讓下轄村落變成這副光景了呢。

景康帝實在想不明白,他看人鮮少有錯眼的時候。以自己對林修撰的了解,應該不至於發生這樣的事才對。

可景康帝也知道,石洲知府不會無緣無故遞了加急奏報過來,會這樣說,此事應該八九不離十了。

否則就是欺君之罪了。

景康帝不解,難道林修撰先前的舉止言行都是為著沽名釣譽?才使得自己高估了他的能力,從而錯委了重任?

再想到前幾日戶部呈了賬目上來時,自己還特地翻看了今年永寧州和定胡縣上繳國庫的稅賦,雖與旁的縣城比起來不算多,可也算不得少了。

當時景康帝還在慶幸自己用對了人,忍不住有些自得呢。

現下再想起這件事,景康帝覺得,這林修撰怕是急於表功,特地向百姓們多征了稅賦吧。

越想越覺得這樣的可能性很大,景康帝不禁皺起了眉。

可以說,此時的他,當初對林遠秋有多器重,那麽這會兒就有多失望了,甚至還可以說是氣憤。

此事若查明屬實,絕不輕饒!

三皇子也在禦書房,他是過來稟報祭祀事宜的。

再有幾天便是過年,而每到正月初一這日,景康帝都會去城郊闡福寺祭祀,再登上大佛樓進香為大景朝斂福。

這樣的儀式,提前準備是必須的。自幾位皇子成年後,景康帝就讓他們和禮部官員一起參與籌辦了。

而去年操辦此事的是二皇子,依著順序今年自然就輪到三皇子了。

聽父皇提起林修撰,李禎一時還沒反應過來,心想著如今翰林院裏好像並無姓林的修撰啊。

可很快,他就聽父皇說起了定胡縣的事,李禎這才記起,還有一個外放到永寧州當知州的林修撰呢。

沒想到父皇如今還稱著人家修撰,由此可見,當初林修撰進講經史時,有多讓父皇滿意了。

不過這會兒倒不是琢磨這些的時候。

在聽父皇說了奏折上的事,三皇子也有著同樣的想法,那就是百姓們定然是因為日子過不下去,才會選擇背井離鄉的。

而讓他們過不下去的根源,自然與父母官的治理有著密切關系了。

比如,就像父皇所說的亂征稅賦,不然誰會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離鄉背井跑到外頭去呢。

事關百姓,自然拖延不得。

景康帝準備立馬派人過去定胡縣核實,若事情真如羅知府所說無異,必當嚴懲犯事官員。

看到父皇有派人去定胡縣的打算,李禎心中很快生出了想法。

大景朝幅員遼闊、地大物博,作為皇室子弟,李禎從小就有走遍自家江山的夢想。

這幾年李禎確實也是這樣做的,每回父皇有外遣的事務時,主動請纓次數最多的人就是他,幾年下來,也算去了不少的地方。

而塞北邊境,李禎知道,若無意外,自己這輩子都不大有機會踏足,所以何不趁著這次,過去看一看呢。

還有就是杜知縣遇匪身亡的事,李禎心裏一直都有著疑惑。

這些年四海升平,百姓們日子安居,匪盜之事並不多見,更何況還是這種截殺朝廷命官的。

所以李禎很想去一趟塞北,想看看那邊實際情況到底如何。

想到這裏,李禎幾步上前,躬身與景康帝主動請命道,“父皇,不如就讓兒臣去一趟定胡縣吧。”

“你去?”

景康帝詫異,倒沒想三皇子會請命前往。

兒子能幫著分憂朝中事務,景康帝自是欣慰。若照以往,他肯定會很快應承了下來。只是想到此次去的可是塞北邊境,景康帝心裏就有些猶豫。

不過,景康帝很快記起先帝曾與他說過的話,先帝說,人只有多了歷練才能生出遠見。

這樣想著,景康帝便沒再阻攔,想著到時大不了多派些人手跟隨就成。

拿定主意後,景康帝沒再猶豫,點頭道,“也好,此次朕就派你去定胡縣一趟,若情況與羅知府所言無差,朕命你即刻免去林修撰永寧知州以及定胡知縣一職,押解回京!”

“是,兒臣領命!”

……

林遠秋自然不知自己被羅知府告了一狀的事,更不知道對方早已對他心生了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