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大搬遷

林遠秋想到的大搬遷,指的是把城外村民都遷到城裏的意思。

而在想到搬遷的同時,他又很快聯想到了防護上。對啊,只要把村人們都安置到城裏來,那麽那些仲冬時節常會過來搶農人糧食的山戎人,不就啥都搶不成了嗎。

還有就是,城裏人多了,那麽生活物資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加。久而久之,經濟也就上來了,有了經濟,官府就多了稅收,自然而然的,州府中的各項建設也會跟進。

最最重要的是,住到城裏的村民,再也不用擔心糧食會被山戎人給搶走,性命也無憂了。

而他這個知州,屆時只要派好兵力,把整座永寧城守護好了就行了。

另外,自己還兼任著定胡知縣呢,若是條件適合的話,完全也可以按照這種方法行動起來。

到時不管是山戎人還是匪人,都對自己治下的百姓構成不了威脅了。

越想越覺得這一舉多得的辦法實在完美,林遠秋心裏是按耐不住的激動,也很有想立馬付諸於行動的沖動。

於是,才一碗飯下肚的他,就放下碗筷快步去了書房,準備大搬遷的規劃去了。

按理來說,這樣的規劃,最先要做的,肯定是去各村走訪,等了解了實際情況再做具體部署。

可這會兒已是晚上,此時去村裏走訪根本不現實。

再說,林遠秋現下想做的,並非定制大搬遷的具體實施方案,而是想把村民們的安置房先給設計出來。

雖永寧城面積不小,且四萬多人對這樣的州城來說也不會容納不下,可若是房子設計的不合理,或是太不實用,都會影響到後續進程的展開。

所以,林遠秋準備自己先理理頭緒,過會兒他就把這事和家裏人說一說,好讓他們也參與進來,如此,自己也能多聽聽大家的意見。

都說一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想來經過家人們的共同探討,一定能設計出最實用、最合理的戶型。

同在一桌吃飯的老林頭,還有林大柱以及林遠楓他們,見到遠秋下了飯桌又去忙事情去了,心裏要說不憂心那肯定是假的。老林頭他們也是看到了,自打他們進入永寧城後,遠秋就一直思慮重重的。

唉,當地方官可真不容易啊。

而林三柱,因與兒子坐的近,自然要比爹和大哥、二哥,還有侄兒們看得更清楚一些,方才他可是明顯看到了狗子嘴角的笑意。

以林三柱對兒子的了解,他基本能確定,兒子定是想出什麽好的主意了。

至於是哪一方面的好主意,林三柱覺得,治窮的可能性很大。

今日,林三柱也算把前頭衙門看了個遍,而給他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那一張張已有些開裂的桌子,以及一扇扇發凹不平整的木門了。

特別是正堂上方,那塊明鏡高懸的牌匾,這都舊成什麽樣了,居然也沒重新上一上漆。

你說,堂堂一州衙門都窮成這樣了,旁的地方還能好到哪裏去。

說實話,林三柱是有些好奇兒子到底想出什麽好主意的。畢竟,這才一天時間都不到呢,若換作是他,肯定沒這麽快動出腦筋來。

……

也不知是不是預防匪盜的緣故,整個衙署後院並沒有高大的樹木,院子裏種的都是及膝或者及腰的花草。

塞北的天,黑的晚,這會兒已差不多酉時末,外頭還有著光亮。

平安跟在自家公子身後,手裏捧著裁好的紙,以及筆墨硯台。

主仆二人徑直去了吳氏和老林頭住的地方,二進院的正房。

與在小高山村還有京城一樣,正房的西間,依舊被林家人當作說話和商量事情的地方。

這個時間點,林大柱和林二柱,還有林三柱,以及林遠楓和林遠松幾人都在。

看到遠秋過來,以及平安手上捧著的筆墨紙硯,大家都心中好奇,不明白遠秋這是準備做啥。

從平安手上接過筆墨和紙,林遠秋吩咐,“去西院把嶽父和兩位舅爺請過來。”

平安應聲,轉身就往西面的四合院小跑了過去。

搬進衙署後院,林遠秋就把宅子做了分配。

其中嶽父和兩位舅子,還有秦夫子,林遠秋把人都安置在了西面的四合院裏。

四合院裏有坐北朝南的正房三間,還有東西四間廂房,鐘榮和兩個兒子住到了正房裏。而秦夫子,則住在東廂。

至於西廂房的四間,林遠秋直接把它們改成了學堂,往後家裏孩子們念書,就在那邊了。

這樣也方便了秦夫子的教學。

除此之外,林遠秋還把曹媽的孫子撥給了秦夫子,曹媽孫子今年十一歲,讓他幫著秦夫子做些傳話和跑腿的活計。

因著這事,曹媽特地去馮氏面前磕了頭,自家孫子跟著夫子,少不得也能跟著識些字,這對他們當下人的來說,可是主子給的大恩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