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面聖(一)

林遠秋之所以不羨慕,並不是認為羨慕沒用,而是覺得真沒啥可羨慕的。

都說伴君如伴虎,雖離聖上近了,容易讓他看到你的長處,能得到的晉升機會也多。可若行差踏錯了一步,那麽等待你的,很可能就是滿盤皆輸了。哪怕只是被簡單的懲罰,也等於在皇帝心裏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再想挽回,基本不太可能。

所以,像這種“危墻之下”,盡量遠離才是明智。

林遠秋一直都是個很現實的人,在他看來,自己考中進士不容易,所以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該怎樣好好守住這個“鐵飯碗”了。

也所以好好當值,努力修好史書,才是他接下來該做的事。

至於晉升什麽的奮鬥之路,基本不會去開啟。

在翰林院這小半年,林遠秋才知道,在這裏修史多年的“前狀元”就有好幾個。看著他們每日準點上值,然後定點下值,在修史的間隙,還常常會逮空泡上茶一壺,慢慢品茗茶香,雖不是什麽上好的茶葉,可那愜意的神情卻是做不得假的。

所以這樣的日子有什麽不好呢。

再有,當初自己之所以念書,為得就是不用日日忙於田間和有服不完的徭役,更不用因為身份低下而身不由己。

如今這些目標都已實現,他還有啥不滿足的,接下來,林遠秋認為,自己只要經營好生活就可以了。

所以那給聖上講經史什麽的,他是真的一點都不羨慕,也從未有想去的時候。

只是,有些事情不是你想避免就能避免的了的,林遠秋是怎麽都沒想到,很快自己就要老老實實去面對那道“危墻”了。

這日,聖上又讓身邊的吳公公傳了口諭到翰林院,讓掌院學士安排了人進宮講經史。

方掌院自然沒有耽擱,很快派了侍講學士楊硯前往。翰林院侍講學士,從四品官階,掌為皇帝進讀書史,講解經史,備顧問應對之職。

而翰林院有侍講學士兩人,一般在聖上沒指名的情況下,方掌院安排的基本都是楊硯,畢竟汪閣老的面子還是要給的。

而楊硯出發時也是神清氣爽、春風得意的。

好些人的羨慕,很快又開始了。

庶吉士自不必說,一個個眼睛一直追隨著楊學士的身影,直到出了翰林院大門。

不過他們的羨慕沒有絲毫的摻雜,主要他們與楊學士之間產生不了利益沖突,庶吉士沒有品階,給的也只是七品俸祿,說白了就是在翰林院裏打雜的。

等三年後散館,若有能力,才能成為真正的翰林,其他的只能被分派出去。

除了庶吉士們純粹的羨慕,還有一部分人則是羨慕中還夾雜著嫉妒了,比如另一個侍講學士胡誠渙,還有兩個侍講和兩個侍讀,以及好幾個與林遠秋一樣的修撰。

翰林院修撰沒有定數,算上林遠秋,如今共有七人。之所以在翰林院一待就是七八年,除了幾個安於現狀的,剩下的就是又沒門路又不想外放小縣城的了,所以一直都等著能在聖上面前一展才華的機會呢。

可除了當初考中進士金殿傳臚的那會兒,這幾年他們就沒有過進宮的機會,更別談在聖上面前如何表現了。

所以能不羨慕嫉妒嘛。

至於丁德進和顧平他們這些編修,則是暗中觀察的居多,畢竟他們的職責中可不包括給皇上講經史。

而這會兒提筆奮書的林遠秋,壓根沒去關注聖上傳召的事。

這幾日林遠秋都在謄抄著先前自己整理出來的文稿,可不敢有一丁點分心的時候。

要知道,這可是要流傳後世的史書,若哪裏出了錯,到時豈不貽笑大方。

本以為過不了多久,楊學士又將如前幾回那樣,滿面風光的回來。誰知道,過了沒一會兒,吳公公又過來了,此時的他,一改方才的笑臉,而是略帶急色的傳口諭過來了,依舊是進宮給聖上講經史。

方掌院沒敢耽擱,忙讓人去喊了胡侍講去。

而後又迎著吳公公進廳堂看茶。

吳公公哪還有吃茶的心思啊,皇上還等著呢,是以,進屋之後並未坐下,只等胡侍講到了,兩人就好往宮裏趕。

看到吳公公滿臉的肅色,方掌院心裏如同貓撓。

雖他們做臣子的不好詢問聖上的事,可打聽一下自己的下屬總該可以的吧,如此,他也能從側面弄明白是怎麽一回事。

想到這裏,方掌院便從衣袋裏摸了一張銀票出來,而後用衣袖擋著給吳公公塞了過去。

吳公公並沒接,不過在離開時,還是輕聲丟了一句話下來,“楊大人在禦書房門口跪著呢。”

跪跪跪著?

方掌院眼睛睜的溜圓,為何會跪著?

難道說錯話了?

可是不應該啊,楊大人進宮講經史又不是第一次了,哪些話該講哪些不該講定是知道的,所以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