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會試(二)

號舍角落裏有炭盆擺著,是陶制的。

在磨墨之前,林遠秋就往裏面加了木炭把它給點上了。號舍裏有官府給每位考生備好的兩斤木炭,而這些費用與會試期間的夥食一樣,都是在參試報名時就已交給衙門了。

只不過林遠秋並未使用號舍裏的木炭,周子旭和陳玉堂他們是參加過一回會試的,自然清楚衙門給備的木炭情況,不但煙大,還不耐用,一大把木炭點不了一會兒,就很快過火全熄了。

所以林遠秋在準備考具時,特地另外買了炭。他買的是時下最好的銀骨炭,這種炭顏色如同白霜,無煙難燃,不易熄,一斤頂的得過普通黑炭六斤,點上它後,就不用

頻繁往炭盆裏加木炭了。只不過銀骨炭的價錢可不便宜,林遠秋買了一斤,花了二兩銀子。

都說好鋼用在刀刃上,在這樣的關鍵時候,這筆銀錢還是值得花的。

第一場考的是經義和詩賦。

林遠秋依舊保持了一貫的答題方法,他把十七張題卷做了分配,第一天做六張,第二日也是六張,然後剩下的五張則放在了第三日。這樣有個規劃,就不用擔心會手忙腳亂,顧前不顧後了。

今日天氣還不錯,這個點日頭已經出來了,小木窗朝南開著,這會兒正好有陽光照射進來,使得整間號舍都跟著亮堂堂了起來。

充足的光線自然最適合用眼,林遠秋也沒耽擱,認真審起了題來。

只見第一題寫著,“見人不正,雖貴不敬也,見人有汙,雖尊不下也。”

林遠秋很快想起這是《史記》中日者列傳篇。意思是說,看到不正派的人,即使對方身份顯貴也不會尊敬,看到有汙行的人,哪怕地位再高也不屈居其下。

至去年開始,秦遇就給兩個弟子講了許多四書之外的文章。這篇日者列傳先前就曾講到過,是以要闡明其義理並不難。

林遠秋先在草稿紙上寫出此題的意旨,然後再加入自己對文句的闡釋,很快就將第一題解答了出來。

在草稿紙上寫好之後,林遠秋又從頭到尾細細研讀了一遍,發覺自己的闡釋中規中矩中透著新意,這樣的解答不過分出挑,也不會平淡無奇,就像老師說的,正是經義最最恰當的解答。

畢竟經義與各抒己見的策文不同,其的義理早在一個正確的範圍之內,若是創新太過,超出這個框架,那就有畫蛇添足之感了。

未免串題,檢查無誤後,林遠秋就拿過答題卷,把自己的解答謄抄了上去。

中飯每人兩張烙餅,外加上一碗清水。

這樣的天氣,只有趁熱吃才不至於傷了腸胃。

是以,等看到兵衛把裝著烙餅的碗擺放到窗口上時,林遠秋就把題卷和草稿紙小心收進考籃,而後端碗進號舍,吃起中飯來。

烙餅薄薄的,圓盤大小,吃著淡淡的鹹,熱乎乎的兩張下肚後,整個人也跟著暖和了起來。

怕題卷不小心掉落到炭盆裏,林遠秋並沒把炭盆放置腳邊,而是挪到了身後靠前的位置。且那邊不挨著什麽,也是整個號舍裏最安全的地方。

沒辦法,如今自己正鎖在考舍裏呢,若真不小心起了火,怕根本沒有跑出去的機會。

並不是林遠秋自己嚇唬自己,這種考生被燒死在號房裏的事,前朝就有發生過,因號舍連著號舍,當時可是一口氣燒死了二十多人。

也正因為那次事件,如今貢院裏,每相隔十間號舍,就有一只千斤缸擺著。等到開考的前幾日,兵衛們就會往缸裏裝滿水,如此,真要有了火患,也能救上一救。

不過都說防範於未然,要林遠秋說,與其事後拼命找補,還不如直接杜絕發生的好。

所以自己小心些肯定不會錯。

一日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等林遠秋把《鹹有一德》中“臣為上為德,為下為民,其難其慎,惟和惟一。”的義理解答出來後,已差不多申時末了。

看到還剩下的兩首詩賦,林遠秋並不擔心。寫詩作賦本就是他的擅長,等吃過晚飯後,自己再花上半個時辰,今日份的六張題卷就全部完成了。

要做出五千多人的飯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是以在吃食樣式上,自然是怎麽簡單怎麽來了。

所以想在號舍裏吃上飯菜,基本是不可能的事。

晚飯這頓和中午一樣,也是兩個烙餅來著,不過一碗清水換成了一碗米粥,而粥裏的米粒看著有些軟糯,該是加了粳米才對。

果然,等林遠秋咬上一口烙餅,再呼一口粥到嘴裏後,頓覺柔軟細膩,帶著醇香。

晚飯過後,林遠秋並未接著考題,而是起身在號舍裏消起食來。左走兩步,右走三步,前後至多一步,雖空間狹小,可林遠秋覺得自己還挺有節奏的。

等把兩首詩賦寫完,外頭的天完全黑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