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爺很高貴

康熙四十年,皇長子直郡王胤禔、皇三子胤祉貝勒、皇四子胤禛貝勒,皇五子胤祺貝勒、皇七子胤祐貝勒、皇八子胤禩貝勒、皇九子胤禟貝勒出宮建府,於十月十五出宮。

出宮之後,一切就不能靠宮裏供應了,而是需要自己管理府內一切生活用度。

康熙分了黃金六百兩,白銀三萬兩給每個兒子,算上之前建造府邸的支出,這可是一筆大花銷。

出宮開府,自然也不僅僅因為皇子大了,宮裏住不下,還因為康熙自己的謀劃。

雖然如今諸皇子隱隱有分裂之意,但是大體上還是比較和平的,有太子在上面壓著,還沒有人能夠跳出來。

而在康熙心中,皇子們就算有親疏遠近,那也是自己的兒子,都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孩子,自然比起其他的八旗旗主更加值得信任。

皇上是八旗的主子,但是其余的旗裏面各有旗主。比如曾經的皇父攝政王多爾袞,就是鑲白旗的旗主。

康熙只是一個人,沒法分身出來,於是將皇子們分到各旗去分旗主的權力就成了一個最好的方法。

而正是這個方法,叫皇子們能夠收攏人才為己用,旗下出身的人才都是他們名下的奴才,他們大可以主子的身份下令,值得一提的是太子雖然仍在宮中居住,但是皇上也給太子分了旗。

皇長子胤禔、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分入鑲藍旗,各分十個佐領。

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撥入鑲白旗、各分八個佐領。

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撥入正藍旗,各分八個佐領。

胤禟倒是極為滿意,皇阿瑪此次的分旗可是分到了他心坎上,而皇阿瑪也倒真是大方。

這名下多了八個佐領是什麽意思?

八旗制度源於關外,但是真正固定下來是在崇德時期。

除了皇太極親領的的鑲黃旗、正黃旗外,其他六旗各有旗主。

正紅旗旗主是禮親王代善,鑲紅旗旗主嶽托,正白旗的多鐸,鑲白旗的旗主多爾袞,正藍旗的旗主豪格,鑲藍旗的旗主濟爾哈朗,先帝時期正白旗納入上三旗的行列,剩下的只有五個旗主。

這五個旗主王爺都是大清開國時期的鐵帽子親王,而且各個旗主都只有一個,並不多設。

雖然皇子們分入下五旗中,但是並不是旗主,那麽分下來有什麽用呢?

這就要說到胤禟分到手裏的八個佐領了。

為了遏制旗主的勢力,康熙采取了分散旗主的權勢以達到中央集權的目的。

將下五個旗中為數不等的佐領分給諸皇子,以遏制旗主的權力。

以胤禟分到手裏的八個佐領為例,這八個佐領名義上就是胤禟的手下了,形成了主屬關系,雖然正藍旗的旗主仍然是豪格的子孫,所有佐領下人都要視肅親王為旗主,但是實際分給胤禟的這八個已經不再直接聽命於肅親王了。

再以聲名赫赫的紐鈷祿氏為例,整個家族手中有十幾個佐領,要知道佐領可是世代承襲的,這就是勢力啊!

而皇子們分到手裏的佐領究竟是成了康熙打壓旗主勢力的寶劍,還是助燃皇子野心的火油,誰都說不清

因著諸皇子自己手裏都有差事,加上剛剛出宮開府,事務繁多,原本做好準備的熱灶宴也只能無疾而終。

而終於搬到自己家裏的李星晚遠沒有想象的那樣輕松,因為事情太多了!

她揉揉眉頭,雙眼無神,只感覺頭昏腦脹,恨不得一盆涼水清醒一下。

“秦福,還有多少啊?”

秦福也是嗓音沙啞,累的連口水都沒喝,“回福晉的話,還有兩人。”

李星晚長嘆一口氣,“分開叫他們進來吧。”

胤禟手下分了八個佐領,佐領是官名,並不意味著只有八個人成了胤禟的奴才。

一個佐領統轄三百人,後改為兩百人,其中有的人統轄下人數不足,有的人數超過。

胤禟手下足足分到的是兩百一十四個壯丁,為官者有八十一人。

這麽多的人,在胤禟出宮進入貝勒府的第一天就紛紛送了帖子進來。

他倆足足忙活了一晚上,把遞了帖子上面沒人的,遞了帖子但是跟其余皇子走的近的,還有沒遞其帖子上面沒人的,以及沒遞帖子跟其他皇子走的近的。

李星晚弄人頭昏腦脹,還沒休息好在三天之後就要分批召見。

胤禟那裏都是按照分類不同,定下了不同的時間召見,而隨著胤禟那邊召見,此人的福晉也要過來給李星晚請安。

胤禟哪裏很困難,誰是沒有主子可以收為己用的,誰是心思大難以控制的,誰又是早有主子不過是過來走形式的。

他要根據他們回話的態度,聽到一些問題的神情結合之前查到的事情去做一個初步的判斷。

而李星晚這裏更加困難,胤禟那裏幾乎只要試探一個人的立場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