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李煦的立場

朝堂上的大臣今日可以與一個人聯盟,明日也可以轉投他人,歸根到底不過是利益二字罷了。

每個人都是從自己的利益角度出發,尋求對自己最好的方法去做。

一心為民的大臣有很多,但是有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為民不是嘴巴上說說而已,而是需要權力去輔助自己實施政策的。

太子從被立為太子那一刻開始就有一群人成為了他的敵人,那就是以滿洲軍功貴族為首的那群所為的大姓。

議政王大臣制度是制約皇權的一個重要制度,宗室和滿洲貴族用此維持自身權力不被皇帝輕易奪去。

縱觀大清歷代皇帝的登基,都需要爭取到這些人的支持,即使是順治沒了之後,貴族們被迫接受擁有天花免疫系統的康熙,也仍然是弄出了四大輔臣。

安親王嶽樂是順治、康熙兩朝都擁有實權和顯赫戰功的宗室王爺,那為什麽鰲拜囂張跋扈的時候從來不見他出來制止呢,宗室怎麽一片鴉雀無聲了?

撤三藩之時,江山動蕩,康熙立太子表明自己有繼承人,更是向天下漢人表達,朕不是滿人的皇帝,朕是大清的皇帝,遵守的是漢人的禮教制度。

而太子身後的赫舍裏氏也是極少數不是軍功起家的八旗貴族,佟佳氏就更是了,最開始還是在漢軍旗,後來是被康熙一步步擡上來的。

太子心裏對隆科多的不滿日益加重,隆科多是皇上的表弟,備受看重,升官極快。

他敢趁著索額圖被攆出朝堂的時候苛待赫舍裏氏的姑娘,太子心裏已經十分厭惡。

他吩咐隆科多的福晉小赫舍裏氏的一位表叔,在京郊大營做事的建封去佟家接小赫舍裏氏歸家。

誰料隆科多竟然堅決不許,甚至口出狂言羞辱人。

建封氣不過當場與他爭起來,隆科多竟然敢動手!

不過建封一點沒吃虧,開玩笑,京郊大營長年訓練的猛男怎麽可能打不過隆科多。

不過也正因為建封也動了手,甚至還打贏了,太子就不好發難了。

建封和隆科多比起來,無論出身,還是官職都不占優勢,打了隆科多算以下犯上,自然不成。

太子無奈扶額,嘆口氣,“建封……還是叫他回去接著練兵吧,這腦子也太簡單了些!”

不過太子鐵了心要給佟家一個教訓,那他就必然能找到機會。

還記得曾經李煦進上的玉米種子嗎?在東北等地交由幾位將軍屯兵種植,效果顯著。

馬上臨近豐收,正是需要人去清點和記錄,以及安排下一季的耕種。

這事是李煦開的頭,他已經吃了最大的功勞,擡旗加上女兒也被指婚為皇子福晉。

就連如今在戶部,名義上是左侍郎,可是戶部尚書年老,事宜一切交給李煦,他甚至把另外一位蒙旗的尚書給擠到了戶部的邊角去,整日只能喝茶消磨時間。

佟家早就盯上了這份功勞,佟國維打算推隆科多上去,前往關外。

乾清宮。

書房裏幾位大臣坐著談事,皇上端坐龍椅之上。

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禔一左一右,另有戶部左侍郎李煦、領侍衛內大臣佟國維,正藍旗蒙古副都統隆科多,刑部尚書耿額,大學士倪雅漢,兵部右侍郎李光地以及領侍衛內大臣、理藩院尚阿靈阿。

胤禟和胤俄正巧來匯報工部的農具改進成果,也就留在了此處。

除了太子和大阿哥胤禔固定了位置,其余人似乎是隨意坐的。

胤俄去了自己舅舅阿靈阿旁邊,胤禟當然是去找了自己嶽父李煦。

“玉米之事應交給對此有了解且行事謹慎之人,你們可有舉薦之人?”

康熙端坐上首,開口問道。

他將底下所有人的神情盡收眼底,實際上在今日之前,佟國維就曾經到乾清宮旁敲側擊過,諸如隆科多熟讀農書等等一些暗示的話。

康熙心知肚明,佟國維是想著給隆科多的功勞簿上添加一筆,待日後清點功勞,升官更加順暢。

不過這事,他心裏已經有了想法,但是還需要一個做實事去輔助一二,兩人互為肘制。

今日提出要他們舉薦,不過是試探一下,瞧瞧他們的心思。

不過別說,自從明珠和索額圖先後被罷官,沒了這兩個老油子,他甚至覺得上朝時候的空氣都好多了。

李煦垂眸喝茶,本想先聽聽其他人怎麽說的,不料皇上卻點了他的名。

“旭東,你可有什麽主意。”康熙笑著開口,話語裏滿是親近。

李煦,字旭東,號竹村。

李煦起身,緩緩拱手,掃了佟國維一眼,看清了他眼中的緊張。

“回皇上的話,雖然這玉米是由臣培養出來的,但是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種子換了地方,臣也不太清楚情況如何,不敢貿然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