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缺錢

十一月廿一這天, 黎青執照舊早早起來。

今天他沒有下廚,而是去了外面,找包子鋪拿自己昨天讓包子鋪幫忙做的包子, 又去豆漿鋪子,買了一桶熱乎乎的豆漿。

崇城縣這邊喝豆漿都是喝淡的或者喝鹹的。往豆漿裏放糖, 那是有錢人幹的事情。

糖太精貴了。

金小葉他們不愛喝淡的,都喜歡喝鹹豆漿。

外面的鹹豆漿, 會往豆漿裏加醬油、蔥花、榨菜末還有油條, 但黎青執把豆漿拿回家的時候已經不那麽燙了,就沒折騰, 只加了點醬油。

黎大毛他們一點不在意, 四個孩子一手拿著包子吃一手用勺子舀豆漿喝,吃得很滿足。

金葉繡坊那幾個因為昨天做題做得好, 被獎勵了包子的女工,吃得就更滿足了!

吃完,黎青執先送黎大毛他們去學堂,然後去了自己的學堂那邊。

他的學堂,他將之起名為“崇城小學”, 這個名字看著有點現代,但這是他的學校, 他想怎麽起就怎麽起。

等將來……這或許會成為歷史上的第一所小學?

崇城小學的教學樓有兩排,每排二十間房子,朝南的十間做教室, 朝北的十間則當做寢室。

也就是說, 他們可以招收十個班的女生, 外加十個班的男生。

但他們現在只有十五個老師,有點不夠用, 黎青執暫時只打算招收七個班的男生,還有七個班的女生,每個班級暫定三十個學生……大概就是招兩百個男學生,兩百個女學生。

放現代,這點學生挺少的,但在這個時代,絕對是大規模招生了!

當然在招生之前,他要先培養一下學校的老師,給那些老師上課。

黎青執到學堂那邊的時候,有幾個家裏離得遠的老師還沒來,他等了一會兒,等人齊了之後,先帶著他們去印課本。

他們先排版了課本前面的部分,將之印在紙上,然後黎青執就拿著這些紙張,給學校裏的老師上課:“諸位,以後你們可以如我這般,給你們的學生上課。前面幾節課我先做個示範,後面的課,到時候你們試著上一上。”

他打算開始兩天,由他給這些老師上課,後面麽……就讓這些老師輪流上課,這樣他也能看看這些老師的水平。

黎青執挺忙的,他在培養這些老師的同時,還給自己的學校找了四個負責做飯的廚娘,又找了一個負責看門的門房。

那門房,黎青執找的是趙老三,至於四個做飯的廚娘,分別是金小姑、趙老三的妻子、金桑樹的妻子,還有當初陪著方錦娘去府城住了一段時間的那位大嬸。

這位大嬸是朱家管家的妻子,黎青執當初去府城的時候跟她認識了,後來又發現她家離金葉繡坊挺近的,就有了來往。

給學校裏的學生做飯的廚娘手藝不用太好,所以黎青執從親戚裏找了一些關系戶。

但學校食堂裏不能只有關系戶,而且金小姑這樣的人……要是沒人壓著她,她大概率會幹出些讓人無語的事情,比如從學校裏偷飯菜回家之類。

所以,黎青執打算找一個能挑大梁管住手下人,負責買菜定菜單的人。

他不認識這樣的人,就讓這個大嬸推薦個人,結果這個大嬸毛遂自薦,黎青執就用了她。

這大嬸不識字,但她以前在朱家幹過,還管了不少下人,後來跟朱夫人身邊的人因為兒女親事的事情鬧翻才從朱家離開……管個廚房對她來說,就是小事一樁。

黎青執一點點籌備著,還順便將自己的新家收拾了出來。

這次的房子是新蓋的,房間也就比較多。

黎老根和趙小豆不用再住一起,可以分開住,常瞻和常翠也都有了各自的屋子。

至於黎大毛黎二毛,他們不願意分開,就繼續住一起。

黎青執打算在臘月的時候搬過來,過年他們就在新家過,與此同時,金葉繡坊招工和他的學校招生,也都在臘月完成。

他要做的事情真的挺多的。

黎青執很忙,而在崇城縣,也有無數人關注他的這個學堂。

崇城縣的讀書人裏,其實有那麽一些,一直對黎青執不滿。

這些人裏,有洪暉的好友,也有孫舉人的學生或者親戚。

他們之前雖然討厭黎青執,但拿黎青執沒辦法,這會兒黎青執開了個所謂的“小學”,還要收女學生……

這些人大加批判,將黎青執的“崇城小學”說得一文不值。

崇城縣的百姓少不得受了些影響,一些原本打算送自家孩子到黎青執這邊的讀書的人,都打消了送孩子過來的念頭。

對此,汪縣令還特地找到黎青執,詢問此事。

其實在汪縣令看來,黎青執讓他的學堂招收女學生,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這麽幹對黎青執沒什麽好處不說,還會壞了學堂的名聲,甚至影響黎青執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