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崇文書院

安江書院。

安江書院坐落在省城的一座山上, 書院很大,裏面有很多房舍,學生也多, 足有幾百人。

書院裏,還有一個專門的印書作坊, 這裏會印刷一些學生們都需要的常見的書籍,也會印刷《安江文集》。

安江書院出這《安江文集》, 起初只是想收攏一些不錯的文章, 印出來之後給書院裏的學生看。

但因為學院裏的先生挑揀出來,放進《安江文集》的文章實在太好, 隨著時間的推移, 《安江文集》的名氣越來越大,也開始得到江安省讀書人的認可。

甚至於, 一些其他省份的人,也會前來購買《安江文集》。

這書一開始是不往外賣的,只印個百來本,給書院裏的學生看一看,但現在……每個月, 《安江文集》都會印上五千本,除了給學院裏的學生看以外, 還會往外售賣,竟是讓安江書院多了一份收入。

印書需要時間,一般來說, 這個月的《安江文集》剛印刷好售出, 下個月的《安江文集》, 就要開始印刷了。

方山長他們,會提前一個月選好文章。

也因為這樣, 將自己的文章或者詩詞送到安江書院,即便被選中,也大概率要下下個月才能被刊登,甚至可能被壓到更後面。

張巡撫把黎青執的兩篇文章給方山長的時候,正好新一期的《安江文集》剛被印出來,下一期的《安江文集》即將印刷。

今日,就是包括方山長在內,《安江文集》的定稿者對下個月要出售的《安江文集》進行最後的審校的日子。

方山長年紀不小了,近來很多工作,都交給了手下人去做,這《安江文集》的審稿工作,他現在就不怎麽做了,只最後的時候看一看。

此刻,他就翻看起來。

這一看……方山長指著其中一篇文章道:“這文章是不是不夠好?”

被方山長指出的,是一篇策論。

在方山長看來,黎青執寫的策論就算不得多好,而這篇策論,遠不如黎青執。

“這文章是有所欠缺,但寫這文章的,是一個尚未過了院試的童生,年紀不過弱冠。”書院的一個先生開口:“現在我們手上,沒有其他好文章,就選了這篇。”

《安江文集》每個月都要出一本,但不是每個月都有那麽多好文章的。

有時候好文章的數量不夠,就會選一些質量沒那麽好的文章補充進去。

這篇文章,就是他們選了打算補充進去的,至於為什麽選這篇文章……寫這文章的人,是江安省永和府的府試案首杜永寧,他已經得了縣試府試兩個案首,一心想在院試中拔得頭籌,好得個小三元。

想要在院試中得案首,除了自身才學以外,名聲也不能太弱,要不然……差不多的幾份卷子擺在一起,考官大概率會給自己眼熟的人案首。

而在江安省,最好的揚名方式,無疑就是在《安江文集》上刊登自己的文章。

杜永寧家境富裕,他提前來了省城,不僅宴請省城的讀書人,擴大自己的知名度,還寫了文章找人點評修改之後,送到安江書院。

杜永寧還年輕,他也知道,自己寫的文章雖然已經找人修改過,但想上《安江文集》還是有點難。

至於找人代筆……能上《安江文集》的好文章,誰願意給他?他也怕別人知道這件事。

而且,他學問如何大家都知道,炮制出一篇他寫不出的文章送到安江書院完全沒必要。

杜永寧幹脆就從別的地方想辦法,他給安江書院負責審閱稿件的先生送了禮。

安江書院的先生收了禮,正好最近沒有什麽好文章,就將他的文章放了進去。

杜永寧年紀小,連秀才都不是,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已經很不錯了,放進去也不算錯。

要是以往,方山長雖然對文章不是很滿意,但也會讓過,可他不久前剛看了黎青執的文章。

同樣是匠氣十足雕琢出來的文章,黎青執寫的比這個杜永寧寫的,要好上不少。

“這文章還是撤了吧。”方山長道。

那收了杜永寧禮物的先生面露遲疑:“可這……最近沒有什麽好文章,我們下個月的《安江文集》已經有些短了。”

“我剛得了兩篇好文章。”方山長這次過來,本就帶了黎青執的文章,這會兒也就拿了出來:“選一篇放進去吧,另一篇就先放著,以後放進去。”

眾人紛紛去看方山長拿出來的文章。

這文章的水平遠在杜永寧之上,還是讀書人能學的那種,有個先生誇獎道:“這文章不錯,讓我的學生背一背,科考之時興許能用上幾句。”

又有個先生道:“這文章寫得四平八穩,字更是好……是哪位官員寫的?”

倒是那個收了杜永寧錢的先生忍不住道:“山長,這文章雖然不錯,但杜永寧年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