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府試

黎青執拜訪過張知府, 就回到了朱前的宅子讀書。

之後的日子裏,他跟朱尋淼等人一起拜訪了彭景良還有其他一些人,也參加了府城一些讀書人的聚會。

在縣衙禮房的小吏都知道他的情況, 禾興府的讀書人基本上都知道他這麽個人。

得府試案首的,往往是當年各縣的案首之一, 因此禾興府各個縣城的案首備受關注。

而黎青執,無疑是那幾個縣案首中, 風頭最盛的。

他還沒有考上秀才, 就已經得到了包括彭景良在內的一些秀才的肯定。

跟著苟縣令去臨湖縣的時候,黎青執在苟縣令的指點下寫了一些文章, 現在他把這些文章散播出去, 更是引來無數人的贊揚。

他寫的文章不差,那一筆字, 更是傲視其他年紀尚輕的讀書人。

黎青執的文章在府城被傳閱,知道他、認可他的人也就越來越多,到最後,大部分人都覺得他會是府試案首。

甚至很多人覺得,他能拿個小三元, 所謂的小三元,就是縣試、府試、院試都拿到案首。

一年前還無人知曉的黎青執, 在很短的時間裏,就成了公認的,禾興府年輕一輩讀書人裏的佼佼者。

當然, 文人相輕, 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黎青執, 但黎青執不在乎。

他又不是銀子,能讓所有人都喜歡。

甚至就連銀子, 都有人說自己不喜歡。

黎青執忙著府試的時候,張知府也忙著府試。

經歷過流放、貶官等一系列的事情,他已經很能沉住氣。

而且他不想因為晉王,因為婁家,影響到這些想靠科舉改變人生的年輕學子。

張知府認真地籌備府試,還提前修整了考棚,瞧著一心撲在上面。

再加上他在收到苟縣令的調查結果之後,就已經上書請求減免臨湖縣的茶稅……不管是嚴縣令還是婁家,都放下心來。

京城。

朝廷已經收到了張知府請求減免茶稅的折子。

當今聖上早年被毒害過,身體很不好。

他也想勵精圖治,奈何身體不允許。

每日上過早朝,他就困頓不已,需要睡上一覺。

睡完起來,處理一些奏折,吃過午飯之後,他又要睡上一段時間……

這也就算了,這兩年,他的眼睛還越來越差,看東西總覺得霧蒙蒙的,這讓處理政務對他來說成了難事。

若是他膝下有子,早就讓太子代管政務了,但他沒有兒子!

今上這幾年,愈發倚重跟他一起長大,陪他經歷過許多風雨的大太監呂慶喜。

許多政務,甚至是呂慶喜幫著處理的。

這些年晉王的勢力越來越大,也是呂慶喜在努力壓制。

今日,呂慶喜處理政務之時,就看到了張知府送上來的,請求減免臨湖縣稅收的折子。

看到折子,呂慶喜很不高興,差點扔了自己手上的筆,但最後,他還是將折子拿去給皇帝,請皇帝決斷。

“張志儒是個體恤百姓的,想來那些茶農是真的生活不易,準了吧。”皇帝道。

張知府本名張志儒。

皇帝還是很相信這個人的,不過人麽,總有親疏遠近,張志儒之前整日咬著呂慶喜不放,覺得呂慶喜一個太監不該處理政務……他心中不喜,就在呂慶喜的建議下,把張志儒送去了江南。

“皇上倒是欣賞張大人。”呂慶喜身為太監,聲音本就與常人不同,此時這話說的,更是陰陽怪氣。

皇帝笑道:“慶喜,我知道他得罪了你,不過他這人就是個愣頭青,你別跟他計較。”

“陛下您這話說的,張大人怎麽就是愣頭青了?他比您還要大上好幾歲呢!”呂慶喜道。

“他雖比我大,精神卻很好,像個年輕人。聽說他去微服私訪,還差點被人打了?”皇帝問。

張知府去崇城縣查探,結果遭到意外一事,原本皇帝是不會知道的。

但這不是被編成戲文了嗎?自然也

就有人將之寫進折子呈到禦前,那人還參了張知府一個“收買民心”。

不過皇帝的脾氣一向很好,並未計較此事。

呂慶喜道:“他就是愛折騰。”

皇帝精力不濟,呂慶喜並未跟他說太多張知府的事情,轉而拿出其他一些折子,請他決斷。

等處理完那些重要奏折,呂慶喜又找來信任的太醫,讓太醫為皇帝診治。

“陛下無礙,平日裏好好休息就行。”太醫的說法與往日並無不同。

呂慶喜對這個結果,也並不意外。

今上自從喝了先貴妃的那碗毒藥,就一直病懨懨的,整日這不舒服那不舒服。

他的後宮還再無子嗣出生。

就當今聖上這身體,真要說有什麽大毛病,那還真沒有。

但他小毛病不斷,也注定不是長壽之人,太醫早就跟呂慶喜提過,皇帝最多也就再活個五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