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風卷秋濃

皇宮,弘德殿。

這日小朝會,議的是三日後將與桓國簽訂的和約細則。

禮部官員將抄錄的和約細則呈上給皇帝、太子、莊王和靜王,又各發了一份給丞相、龍圖閣大學士、各部尚書及禦史台、監察司諸大夫。

靜王展開折子看了一眼,不由贊道:“真正一筆好小楷!”

皇帝聽言將折子展開細看,也微微點頭:“不錯,結體嚴密而不失圓潤,勁骨於內而超然於外,精華內蘊,豐潤優雅,莊重勁美,實是難得的縝流小楷。”

他望向禮部尚書王月雄:“這執筆撰錄的是何人?”

王月雄忙下跪稟道:“啟稟皇上,執筆撰錄此細則的乃禮部撰錄處執筆崔亮,平州人氏,曾中解元。昨日方書處程大人因方書處人手緊缺,已向微臣借調了此人至方書處當差。”

皇帝微笑點頭:“原來是平州解元,難怪一手好字。在你禮部當執筆確也委屈了他,調到方書處甚好,這樣,朕就可以每日見到這崔解元的妙筆了。”

他轉向靜王和聲道:“靜王,前日朕還贊你的字體有進步,但和這位崔解元比起來,你可得再下些功夫。”

靜王躬身道:“兒臣謹遵父皇教誨!”

一旁的莊王面上隱有不悅,輕不可聞地哼了一聲。

禮部侍郎將和約細則高聲誦讀了一遍,話音甫落,右相陶行德跨前一步行禮道:“皇上,臣有異議。”

“陶卿但奏無妨。”

陶行德瞥了面帶微笑的裴琰一眼,道:“此和約乃裴相一力促成,和約細則,臣等也是今日方才知曉。按理說,裴相近年來主理與桓國間一切軍政事務,臣不應多心。但這和約中有一條,臣實是有些疑惑。”

皇帝面色和悅:“陶卿有何不明,裴卿就詳細解疑吧。”

裴琰低頭道:“臣遵旨。”他又轉向陶行德,笑得十分謙和:“陶相請直言。”

陶行德橫了眼裴琰,展開手中折子,道:“和約中,涉及月落山脈的歸屬問題。自我華朝立國以來,月落山脈便一直是我朝附屬夷地,月落一族上百年來,也一直以附屬夷族的身份,向朝廷進歲納貢。

裴相此次擬定的這份和約中,卻與桓國將月落山脈一分為二,以桐楓河為界,北面歸桓國,南面歸我朝。如此一來,豈不是將我朝附屬夷地割了一半讓給桓國,更等於間接承認,以往我朝與桓國間為了月落山脈而起的數次戰事,我朝竟是戰敗一方。本相實是有些不明,還請裴相解釋。”

他話音一落,裴琰未及答話,莊王點頭搶道:“陶相言之有理,本王也有些不明,這豈不是將我朝領土拱手讓敵?可年前我朝與桓國的戰事,是我朝勝出,實不必如此,還請裴相解釋。”

見右相與莊王都如此說,各部尚書及禦史大夫們也紛紛輕聲議論,殿內一片嗡嗡之聲。

裴琰面上掛笑,不慌不忙道:“和約中為何將月落山脈一分為二,兩國各取一半,考慮有三。

其一、月落山脈桐楓河以北,乃火石地貌,地產貧乏,民諺中素有‘桐楓北,三尺焦,童稚子,雙淚垂’之說;而桐楓河以南,物產豐富,土地豐饒。所以看似是一分為二,實是舍貧脊而取富庶,我朝並不吃虧;

其二、月落山脈桐楓河以北,因物產貧乏而致盜賊橫行,紛亂不斷。月落族長為平息紛亂,多年來數次請求朝廷派兵支援鎮壓。但這些盜賊擅長紛擾戰術,往往朝廷駐軍未及趕到,他們便已隱匿,軍隊一撤,他們又出來作亂,駐軍若是有落單的,便慘遭盜賊毒手。自承平三年以來,當地駐軍如此死於盜賊之手的竟達數千人,朝廷不堪其擾。此番將桐楓河以北歸於桓國,實是將一個燙手的山芋丟給了桓國,至少可以牽制桓國數萬兵力;

其三、月落一族,內部爭鬥近年來有加劇的趨勢。星月教在其族內勢力漸大,該教矢志於建立月落一國,擺脫我朝附屬夷族地位,並妄圖以月落山脈為根基,向我朝及桓國擴散。此番我朝與桓國將月落山脈一分為二,而和約中劃分邊界的疆線,恰好經過星月教聖地,兩國分治之,可以削弱其勢力,免其作亂勢大。

綜以上三點考慮,將月落山脈一分為二,以桐楓河為界,實對我朝有利無弊。且可保長治久安,並減少朝廷駐軍開支,減少我朝將士傷亡,又可與桓國和平相處。至於陶相所說國體問題,上百年來,月落一族雖進歲納貢,朝廷卻一直未下詔封其屬號,並不存在喪權辱國,割讓疆土之說。”

裴琰侃侃說來,句句在理,殿內大半官員紛紛點頭,低聲附和,只右相陶行德一系官員默不作聲,均將目光投向右相與莊王。

莊王瞄了陶行德一眼,陶行德一時想不出話來駁斥裴琰,情急下道:“裴相打的倒是如意算盤,難道桓國君臣就是傻子,看不出這和約對他們並不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