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登州的齊國人(第2/3頁)

到了冬季,為了更好地讓留守皇陵的齊國工程技術匠人、駐地武裝護衛人員,以及大量民工溫暖過冬,齊國人從北京西山和北明雲州(今北海道)運來海量的煤炭。幾座煤加工場、鐵爐生產場也隨之建立,除了加工煤球和煤塊,以為當地房舍住家取暖之用外,還對運來的煤炭進行了各種深加工。煉制的焦炭,售賣給北方的遵化和南方的佛山兩處冶鐵中心;提取的染料,售於江南眾多棉紡織工場;汲取的煤氣,賣與山東及周邊省份的豪奢富貴之家用之照明。

為了便於輸送蓬萊港運抵的各種建築和工業制成品,齊國人利用煤炭煉制後產生的煤瀝青,鋪設了華夏大陸第一條瀝青公路,對改善和提升當地交通狀況,開創了一個新的裏程碑。

修建皇陵,動用的民力日常均保持在兩萬到三萬人之間,為了供應他們日常糧食所需,齊國人從朝鮮、雲州、安南等地,每隔旬日間便會運來數船的糧食。與之對應的,便是十幾家糧食加工場、油料加工場、魚產品加工場相繼在皇陵城及蓬萊縣建立。

蓬萊及登州府左近的商人、小販紛紛入駐皇陵城附近,為齊國人及數萬民工提供各種日常生活用品所需。客棧、酒肆、食鋪、醫館、成衣鋪等各種商業設施陸續建立,石匠、木匠、鐵匠、剃頭匠、金匠、銀匠等眾多手工藝者亦紛至沓來。

及至大秦承德元年,齊國皇室先祖寢陵完全竣工時,附近的皇陵城已經演變成一座擁有近兩萬人的小型工業城市,裏面聚集了百余家各類工場,數百間鋪面,無數南來北往的商人在此中轉停駐。

目前,在齊國人的帶動和影響下,蓬萊城和齊國皇陵城宛如登州府轄下最為耀眼的兩顆經濟“明珠”,這裏不僅是北方地區最大的建築材料生產加工中心,也是北方最主要的糧油中轉交易中心。

同時,登州府毗鄰遼東和朝鮮,來自兩地的人參、鹿茸、貂皮在這裏匯集,然後轉手發賣於全國各地。另外,齊國商人還從北明的鎮州(今烏蘇裏江以東地區)、苦葉島(今庫頁島)以及嶺北地區運來的各種珍貴皮毛至該地,經簡單加工處理後,輸往富庶的江南。目前,這裏已逐漸成為秦國最大的皮毛集散中心、交易中心和加工處理中心。

蓬勃發展的工商業,極大帶動了登州府各項民生的恢復,也有效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繁榮。目前,山東省的賦稅每年折合約三十五萬兩白銀,而登州府僅憑9縣1散州,人口規模不到三十五萬人,就貢獻了近三十萬兩的賦稅,幾乎以一府之力,撐起了整個山東省財政收入。

整個登州府,擁有齊國商人投資興建的各類工場商社兩百三十多家,除了大部分集中於蓬萊縣和皇陵城外,黃縣、文登縣、福山縣、榮成縣、寧海州、海陽縣等沿海州縣也有分布,不僅給當地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也讓該地的許多百姓稍稍擺脫了一絲愚昧和落後的面貌。

“這裏雇傭的人工費用,僅為漢洲本土的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若是諸位有意,前來投資興建工場,必然會取得相對優勢的生產成本,獲得讓人想象不到的豐厚利潤。”

蓬萊縣的一座豪華酒樓裏,“梁記”皮具商社的東家梁世升笑著給數位來自本土的商人倒上酒水,然後招呼客人盡情享用桌上的佳肴美食。

“這裏的治安環境和生產秩序怕是沒有本土那般有保障吧。”一名齊國商人不無擔憂地說道:“剛才於窗外看到數百名秦軍官兵和捕快押送著幾十個偷盜馬拉軌道的賊人經過,讓人觸目驚心呀!你說,就連鋪設在地上的鐵軌都有人偷取,誰敢保證建立了工場,不會讓此地的刁民給破壞殆盡?”

“周兄多慮了。”梁世升微微搖了搖頭,說道:“我們齊國人在整個登州府,尤其是蓬萊縣,具有的影響力是無與倫比的。不消說地方官府對我齊國人所創辦的工場和商社,予以各種保護,就是在民間普通士紳百姓的口中,我齊國人的聲名也是極好的。五年多的皇陵建設,我大齊皇室撒下的銀錢兩百余萬,盡管多數落入到地方官府和眾多商家之手,但數量龐大的民工也得到了極大的實惠,對我大齊皇室那是感恩戴德不盡。”

“另者,我齊國商人陸續在本地建立的眾多工場、商社,所雇傭人員數以萬計,成為當地絕大多數民眾的主要收入來源。可以毫不客氣地說,這登州府數十萬之民,十之六七,皆靠我齊國為活,算是他們的衣食父母。如此這般,登州上下感激涕零尚且不及,怎會生出加害之心?所以呀,我等何須擔心治安環境和生產秩序?至於那些偷盜馬拉軌道的賊子,無非是一些窮困不堪的小民,見到地面上鋪設的鐵架子,以為有機可乘,臨機生出貪婪之心。此番過後,登州府台已經下令,要求當地衛所和班頭衙役,日夜加強巡視,防止再有大膽賊人覬覦鐵軌,這般事件必然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