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渤海國?(第2/3頁)

庫拉科夫還搜集到了許多有關久切爾人(俄國人對東海女真部的泛稱)的信息。久切爾人生活在精奇裏江和牛滿江(布列亞河)流域,和達斡爾人關系密切,屬於索倫部。他們的語言和滿洲一樣,但當時還未被納入滿洲共同體。清軍入關把絕大部分人口帶走後,“邊緣化”的久切爾人便被留了下來。

久切爾人那裏物產豐富,飼養著許多馬、牛、羊和豬,森林裏山貓和狐狸也很多。他們進山獵取黑貂,從帳篷裏出來,一天就能獵到10多只貂。他們獵貂的方式和西伯利亞大森林裏的土著民一樣,主要使用弓箭,但也有人使用獵網和捕獸器捕捉。

從精奇裏江往下遊走,居住著定居的久切爾人。他們種植糧食,飼養牲口。那條精奇裏江水量充沛,盛產各種魚類,兩岸還有黑貂和其他珍禽異獸。

哥薩克還打探到,如果順著精奇裏江而下,進入黑龍江,在靠近大海的地方居住著納特基人(即今日的赫哲族)。他們也是定居民族,不種糧食,以捕魚為生。

在去年3月,庫拉科夫等一行遠征隊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抵達了尼布楚。

在尼布楚休整數月後,“中國達斡爾地區阿穆爾河督軍”巴什科夫又命令亞康卡·庫拉科夫帶領五十余哥薩克前往阿穆爾河和烏蘇裏江交匯處的勃利堡,以支援這處數年前才建立的據點,順便繼續完成探查阿穆爾河下遊的任務。聽說,那裏遭到了當地土著人的襲擊,不到兩年的時間,先後損失了三十多人。

臨行前,巴什科夫任命庫拉科夫為新的勃利堡督軍,以替代那個無能而又懦弱的前任“膽小鬼”。

經過三個月的長途跋涉,庫拉科夫終於在冬天來臨前,抵達了勃利,在與那個前任“膽小鬼”督軍做了簡單交接後,庫拉科夫便成為這座擁有一百二十多人的據點的最高指揮官。

在這個嚴寒的冬天裏,庫拉科夫命令勃利堡的一百余哥薩克武裝人員分批掃蕩周邊村寨部落。令人欣喜的是,他們的收獲非常豐富,一共攻破了大小部落十余個,繳獲了大量的毛皮。

更讓他們意外的是,在這些部落裏,哥薩克還發現了許多鐵鍋和陶器,甚至還有鋒利的鋼刀。前者使得物資貧瘠的勃利堡收集了難得可貴的鐵器和盛具,而後者,卻讓哥薩克們吃了一點小虧,造成二十余人死傷。

從這些被俘虜納特基人部落頭領口中得知,在南方靠近大湖(今興凱湖)和大海的地方,有許多明國人建立的城鎮和村寨。他們所擁有的鐵器、陶器,以及刀劍,就是用皮毛跟那裏的明國人換購的。

這個消息,讓庫拉科夫震驚不已。原以為這片荒蕪的地區,除了愚昧落後的野人部落,就是無盡的山嶺和溪流。卻未想到,在一千多公裏外的大湖附近,竟然有較為文明的國家將勢力擴展到了那裏。

庫拉科夫當即派出十名哥薩克人,立即返回尼布楚,向“達斡爾地區阿穆爾河督軍”巴什科夫匯報這個非常重要的信息。同時,他準備在天氣暖和後,派出一支精悍的遠征隊,前往南方的大湖附近,實地探查那裏的情況。

他非常懷疑,數年前,他們派往阿穆爾河下遊探索的幾艘船,就是被那裏的明國人擊沉,並殺死俘獲了絕大部分哥薩克。僥幸逃回來的哥薩克曾說,對方擁有三艘兩百噸規模的槳帆船,船上配備了數門火炮,而且對方的船員也擁有大量火槍,曾成功制服了一艘試圖靠幫奪船的平底大船。

然而,待五月天氣漸漸轉暖後,庫拉科夫還未來得及派出遠征隊,曾經兩次圍攻勃利堡的韃靼人又來了。這一次,他們來的人更多,足足有八百多人。在一個漆黑的夜裏,這些韃靼人曾試圖借助夜色掩護,扛著數架木梯,偷偷攀爬堡壘。

所幸的是,幾名機靈的哥薩克衛兵及時發現了敵人的夜襲企圖,震耳欲聾的槍聲,將所有的哥薩克武裝人員和勤雜人員全部驚醒了。在猛烈的火槍射擊和兩門火炮的轟擊下,韃靼人丟下了數十具屍體,狼狽地逃走了。

第二天,大方的庫拉科夫督軍重重獎勵了那幾名提前發現敵人進攻的衛兵,還將幾名漂亮的納特基人女人賞賜給他們。

那些被打退的韃靼人並沒有撤離,反而在勃利堡附近建立了臨時營地,擺出長期圍困的姿態。他們派出零星小股部隊,向周圍的部落土著征收毛皮和糧食。甚至,他們還憑借相近的外貌和語言優勢,將那些土著部落的納特基人裹挾入軍中,成為他們的補充兵源。

此舉,讓庫拉科夫大為頭疼。這些韃靼人看來是鐵了心要將他們驅逐出阿穆爾河流域,繼而取代他們,霸占這片可出產無數皮毛的“富庶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