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章 東部大開發(五)(第2/2頁)

為此,向貴全這些最早的漢洲本土資本,開始憑借與政府的前期友好關系,隨著大齊拓殖區的擴張,他們也緊隨其後,跟著政府拓展的腳步,加緊布局和占領新的消費市場。

向貴全為了在大興地區建立“貴全”糧油坊的新工場,已經在這裏停駐了半年時間,日子過得其實跟那些在此拓殖的移民一般無二。不僅要操心糧油坊的建立和生產,還要不斷地與當的拓殖官員拉關系,尋求長期的貨物供應合同,要求提供滿足工坊生產的所需原料和工人,爭取更加優惠的稅收財政政策,甚至給予漢洲大錢莊的資金借貸。

“諸位商家來俺大興地區投資置業,俺們是極為歡迎的,對於你們所說的各項要求,俺們大興地區也會盡力去滿足。”總管府內,齊遠山看著屋內十余個大興堡商家和工場主,誠懇地說道:“從今年開始,諸位投資設立的工場,均免稅兩年,但往來貿易不在此列。諸位開辦的工場所需工人和原料,俺們大興地區也會全力保障。不過農產品的原料供應,還需諸位能與俺們農事部門簽訂一份購銷文書,以對彼此做出相應約束。”

“諸位也知道,俺們大興地區初創,什麽都缺,除了民政府予以支援外,部分民生所需還要多多依賴你等。為了回報諸位對俺大興地區的支持,俺也在此給諸位承諾,凡是俺們拓殖區政府所需物資和生活用品,采購對象定然以你們為優先選擇,期限最少為兩年。”

可能是受到齊天的影響,漢洲本土對於工商並無任何歧視,反而大力扶持和促進。這與大明的以農為本,工商皆末的傳統思想截然不同。如今的齊國,政府部門的組成中,就有農事部和工商部,農工商赫然並立,無任何偏頗。

在很多場合,齊天也經常說,一個國家,無農不立,無工不穩,無商不活,即,一個是根本,一個是脊梁,一個是眼睛,缺一不可。

對此,齊遠山深以為然。數年前,漢洲就是憑借穩健的農業生產,不斷發展壯大的工業,積極靈活的商業,將南洋地區的海上霸主——荷蘭東印度公司打得灰頭灰臉,不得不與漢洲講和。

漢洲東部大開發,除了不斷地往新拓之地填充移民,開墾耕地,建立新的城鎮村落,還要有相應的工商礦業交通等產業的跟進。如此,方能形成良性循環,並能短期之內具備一定的自我造血功能,減少政府的大量投入。

“諸位,大齊對東部地區的開發將不遺余力,這裏將會充滿了無限的機遇和商機。你們的投資必然也會得巨大的回報。俺們大興之地,未來亦會大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