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月色微涼,院外的草叢中蟲聲低鳴,稀薄的霧氣飄渺。

書房內燭火通明,為了確保燭火不損傷眼睛,趙不息擺了十幾根蠟燭,又用略帶些渾濁的玻璃罩子罩著,讓整個書房內十分明亮。

趙不息正談談而談給韓信講課——

“我給你講的東西,不是兵法,兵法有《孫子兵法》就夠了,我給你講講一些你不知道的戰役……”

趙不息思來想去,發現自己沒什麽可教韓信的,她手頭上的兵書韓信也已經都看完了,趙不息認為自己在帶兵的基礎功上是遠不如有著深厚實戰經驗的廉頗和李牧的。

所以趙不息決定她應該另辟捷徑,有的人生來就是天才,這種天才需要的不是愚蠢的手把手教他的老師,需要的是能交給他基礎知識然後讓他自己去領悟的老師。

趙不息打算將她知道的歷史上各個有名的戰役都改一改名字,假借故事的形式將給韓信聽。

然後就讓韓信自己領悟去唄。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尤其是她還不是什麽厲害的師父,韓信也不是一般的徒弟。

“我們都知道,打仗最好的局面就是以多打少,逐步蠶食對方,可並不是每一次打仗都正好能遇上對方比我方兵少的戰爭的。”

趙不息侃侃而談,韓信拿著毛筆和白紙仔細聽著。

“那敵多我少的時候能怎麽打呢?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袁某,他和曹某有仇,袁某兵多將廣,有十一萬大軍,曹某此時還很窮,他只有兩萬軍隊……”

趙不息對著地圖指指點點,將日後袁紹和曹操那場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官渡之戰改名換姓仔細講給了韓信聽。

包括其中的將領和謀士,都改名換姓告訴了韓信,又仔細講了袁紹曹操二人先前的事跡。

韓信聽的很認真,面上的表情時而輕松時而嚴肅,偶爾也會低頭在紙上勾畫。

趙不息給韓信開始上課的時候天色才剛剛蒙上一層黑影,講到一半的時候就已經到了五更天了。

只能等到第二天再講。

第二日,趙不息打著哈欠正要再給韓信講課的時候,韓信頂著兩個大大的黑眼圈。

“主君,我已經知道袁某為何會失敗了。”韓信認真道,“袁某兵多所需要的糧草就多,若是失去了糧草必敗無疑。若是曹某能夠成功燒掉袁某的糧草,那袁某手下的軍隊得不到補給,必然會潰敗。”

“同時曹某只有兩萬軍隊,所需要的糧草數量遠遠小於袁某,即便是曹某燒掉袁某的糧草之後袁某也想要以牙還牙燒掉曹某的糧草,可兩萬軍的糧草容易籌到十一萬軍的糧草不容易籌到。”

韓信又道:“袁某兵多,所以曹某若想要取勝就必須要想辦法讓袁某分兵逐個擊破,袁某缺少糧草,可以用糧草誘之……”

趙不息就眼睜睜看著韓信將官渡之戰她沒講完的最重要的後一半在地圖上給推演了一遍。

這就是天才嗎?趙不息嘴巴張得能塞下一個雞蛋,分兵逐個擊破、燒掉糧草……這不就是官渡之戰所用的計策?

曹操與袁紹相持,荀彧獻計誘使袁紹入圈套分兵追擊,趁機斬殺顏良,又獻計用糧草誘惑袁紹,趁機大破袁軍,順便斬殺了文醜。最後許攸反叛袁紹投奔曹操,將袁紹藏糧食的烏巢透露給了曹操,曹操火燒烏巢,放火燒糧,最後使袁紹不戰自敗。

趙不息已經在懷疑,到底清楚在史書上讀到過完完整整的官渡之戰的到底是自己還是韓信了。

“不過信還有一件事想不明白。”韓信略微皺眉。

他困惑道:“袁某能將勢力發展到如此大,那他必然不是不懂兵法的廢物,只要略懂兵法的將領都知道糧草的重要性,袁某必然會將糧草藏起來,曹某又如何能得知袁某藏糧食的地點呢?”

趙不息長舒一口氣,她心想還好十三歲的少年兵仙對人心還沒有多少了解,她這個“師父”還不至於第二天就下崗。

“這個啊,你得從人心去分析,袁某這個人驕傲自大,他有一個謀士許某……”趙不息攬著韓信的肩膀,開始給韓信講將帥和謀士的關系對於戰局的影響。

韓信懵懵懂懂聽著趙不息給他講的人心和戰爭的關系,趙不息引經據典,結合春秋戰國的事例來告訴韓信親信對將帥忠誠的重要性。

“當初鄭國攻打宋國的時候,宋國的將領華元輕視他的車夫羊斟,分羊肉的時候沒有將羊肉分給羊斟,羊斟認為華元輕視他,懷恨在心。第二天打仗的時候他就駕著車帶著華元沖進了敵軍之中,將華元當作俘虜交給了鄭國。”

趙不息告訴韓信,不要輕視任何一個人的作用,無論是你的謀士還是你的車夫。

以及親信要選擇自己絕對信任的人,對自己不絕對信任的人,事關自己生命的事情就絕對不能讓他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