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故友終重逢(第3/4頁)

朱襄和雪姬卻神色如舊。

或許這對夫妻倆見的屍體太多,已經免疫。

朱襄決定邀請信陵君來南秦時,雪姬就讓家中織女為信陵君張羅衣服。

當韓非派人送信後,雪姬不顧朱襄阻攔,日以繼夜親自為信陵君把衣服縫好,說要送給信陵君,讓信陵君穿著新衣下葬。

這對戰國貴族中恐怕最不顧禮制的夫妻二人,像後世的收殮化妝師一樣,剝去了信陵君身上已經與屍身融為一體的舊衣服,用烈酒清洗屍身上的蛆蟲,然後用白布裹好信陵君的身體,為信陵君穿上新衣。

自縊的人面相不好看,朱襄還拿來調好的"顏料",為信陵君化妝。

最後,朱襄和雪姬幫信陵君束好已經幹枯的頭發,戴好頭冠,才讓朱亥把信陵君抱到另一處棺材裏。

棺材底部鋪滿了蘭草和艾草,信陵君躺進去之後,身上的屍臭便被遮掩住了。

朱襄放了些財物替信陵君壓棺,在信陵君身體上鋪上絲綢。

雪姬拿起一籃子摘好的桃花,倒入棺木中。

朱襄一邊命人合攏棺木,一邊道:"他曾說,眾多水果中,屬桃最好吃。現在南秦桃花正綻放,沒有桃,我就以桃花勉強祭奠他了。"

這時候的水果種類很少,桃是最好吃的水果之一。

在春秋戰國時代,與桃的典故很多,可見貴族有多愛吃桃。

連神話傳說中,天上的神仙所吃的仙果都一定要有仙桃。

朱亥先沒想到朱襄居然會派韓公子非來當信使,勸說主父南下;現在更沒想到朱襄會為主父做這等事。

就是至親也會厭惡親人腐臭的屍體。

朱襄沒有像沿路祭拜信陵君的士人那樣哭得走不動路。

他一直眉頭深鎖,連眼淚都沒掉幾滴。

但朱亥卻認為,朱襄公對主父的情誼,果然是主父所有友人中最深的。

所以主父在生命最後的一刻,還想著與朱襄公喝最後一壇酒。

朱襄做完一切之後,對朱亥道:"你將來是要為信陵君守墓嗎?"

朱亥點頭:"是。"

朱襄道:"待秦滅魏,你要護送信陵君回國。所以請保重。"

朱亥點頭:"是。"

他心底對魏國被滅這件事已經沒有了任何波動。

信陵君都死了,魏國怎麽可能不被滅。

他現在還活著,所以不需要把眼珠子挖出來,掛在大梁的城門上,好看到秦軍攻破大梁城門的那一刻。

他可以親自去看,親眼去看,然後親手扶信陵君的棺木進入大梁。

他甚至可以把魏王的屍骨挖出來,丟給野狗啃噬。

信陵君肯定不會同意朱亥的做法。但信陵君已經死了,朱亥就是沒有韁繩的野獸,誰也制止不住他。

朱襄道:"在魏國滅亡之前,就跟隨在我身邊吧。如果你想在軍中效力,也可以跟隨在李牧身邊。"

朱亥要為信陵君守三年孝,用最苛刻的對待"父"的禮儀來對待信陵君。

朱襄所說的事,要等朱亥守完孝之後了。

朱襄扶著信陵君的棺木回到廣陵城時,廣陵城家家縞素,為信陵君哀悼。

廣陵縣令陳啟又是激動,又是無措。

他這個小小的廣陵城,怎麽就成為信陵君的安眠地了呢?

即使知道信陵君將來肯定會遷陵,回到他的故鄉魏國。但廣陵城眾士人還是為信陵君葬哪裏打了起來。

這群人都拿出了自己選好的陵墓,說自家的墓地才是最吉利的,讓信陵君先躺一躺。

嬴小政身為吳郡郡守,被迫來為這群人做裁判。

秦太子政難得遇到一次難題。

嬴小政是個不服輸的人,為了這件事翻閱了許多典籍,去學堪輿方士之術,好判斷哪個墓地更適合信陵君。

朱襄看著贏小政那在任何莫名其妙的地方,都要"一生不弱於人"的執著,只得扶額嘆氣。

信陵君安葬的時候雖然有哭聲,但並沒有信陵君南下一路那樣悲傷,而是多了許多肅穆之感。

廣陵城雖小,但朱襄身邊儒者眾多,甚至還有魏國人。

他們將魏國的典儀翻了出來,信陵君下葬的規格雖簡陋,但禮儀卻絲毫不差。

朱亥再次被朱襄感動。

朱襄沒覺得有什麽感動的。

他本以為自己看到信陵君會哭一場。但真見到了信陵君那張已經看不出原貌的布滿屍斑的臉,朱襄卻哭不出來。

他只是心裏發悶,非常悶。

安葬後的第一日,朱襄在信陵君墓前結廬,說要重新陪信陵君過個頭七。

即使信陵君的頭七早就過了,但就按照他安葬信陵君開始算。

朱襄說什麽就是什麽,連嬴小政此刻都不敢反駁。

誰都看得出來,朱襄心底窩著很大一團火。

只有雪姬敢勸說:"你為信陵君守靈時要照顧好自己,別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