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蓮子銀耳羹(第3/6頁)

“我會一直跟隨你。”

“很多。”朱襄道,“首先,我們需要留下一些重視農人、重視工人的思想,然後破除迷信,建立起正確研究事物的學說。”

“有農人才有糧食,有工人才有工具。糧食生產和工具生產是一個國家的基礎。這一切我稱之為生產力。墨家和農家就是代表最基本的生產力的學派。”

“因為最基本,很容易被人忽視。將來研究這些的人,說不定還會被認為是自甘墮落。”

朱襄苦笑了一聲,繼續道:“就像是現在我親自指導種地一樣。所以趁著現在墨家和農家余威仍在,你們還被認為是賢人的時候,給未來的人樹立一個正確的形象。無知的後人只會遵循先賢的腳步,你們要成為先賢。”

相和問道:“朱襄公一定會成為先賢。”

許明也點頭。

朱襄卻搖頭:“只有我一個人遠遠不夠。何況我……”

朱襄停頓了許久,嘆氣道:“我地位很高,或許後世人更看重我與秦王、秦國高官的那些私事,忽視我的思想和堅持。”

“比如他們可能說我是神靈,可能會給我編一個很高貴的祖宗,絕對不肯承認我是一介庶民。”

“我不是同情庶民而對他們好,而是知道我和他們是一樣的人。但後世人不會這麽想。他們會將我所努力的一切都當做一個貴族的修養,一個高高在上的人對底層人的憐惜。”

“我是未來秦王的摯友,是另一個未來秦王的舅父,是秦國乃至秦朝最高貴的人之一。”朱襄道,“你們一定要成為先賢,因為你們是墨家、是農家。在後世人眼中的你們更純粹,更像先賢。他們會更願意學習你們的思想。”

許明和相和並不明白朱襄現在的話的含義。

朱襄沒有繼續解釋。

他也無法解釋。怎麽說,自己身上“梗”太多,或許後人都熱衷玩梗,給他編排無數有趣的八卦野史,忽視他想要傳遞的真相。

朱襄自己其實無所謂。若能讓後世人樂一樂,那也挺有趣。只是作為一個先賢,他應該不夠格。

特別是秦始皇外戚的身份。

“休息夠了,繼續出發。”朱襄道,“今日的任務還很重,希望天黑前能到達下一個縣。”

許明和相和草草擦了一下臉和手,與朱襄一同上馬,往下一個目的地行去。

他們巡視田地,督促縣令修築灌溉水渠和水車石磨。

他們還要收集一些與秦國不同的農作物種子,朱襄會用這些種子雜交培育出更多品種。

朱襄已經將菜地搬遷到了吳郡,等這次回去,他就要培育新的菜了。

白菜啊白菜,你什麽時候才會出現呢?

朱襄嘴裏哼著荒腔走板的曲子,在心裏嘆氣。

以前飯桌上不起眼的白菜,他從趙國到秦國,從嬴小政還未出生的時候,一直到了嬴小政已經年過九周歲,仍舊沒有培育出來。

一個人的力量,真是太有限了。

既然許明和相和放下了高官厚祿,要繼續跟隨他,他應該讓許明和相和也加入了。

朱襄其實也教過很多弟子。但這些弟子雖然與朱襄一樣開始重視田地,但也僅限於指導耕種,不可能將精力都用於培育良種上。

這個時候,乃至以後,讀書人的目的都是為了做官。

無論是為了錢財權力,還是為了理想,途徑都是做官。

朱襄很理解,所以祝福他們的未來,然後自己默默地做自己的事。

所以他真的沒空去朝堂當相國。

不知道政兒的吳郡郡守幹得好不好。他身邊已經有蒙恬和李斯這兩位未來重臣,應該會輕松許多吧?

吳城郡守府中,坐在高高的椅子上,雖然腿已經長了許多但仍舊夠不著地的嬴小政鼓著臉晃了晃腿,狠狠一拍桌子:“讓你們做事,你們就是這麽敷衍我?!”

蒙恬和李斯站在嬴小政面前,懷抱著一大堆文書抖啊抖。

幸虧李牧來到吳郡之後,立刻建造了造紙工坊,讓這裏大部分文書都變成了紙張,否則這兩人這樣晃,估計會把懷裏的竹簡晃下來。

嬴小政拎起一張李斯剛做好的“報表”,手指在“報表”上點啊點:“誰教你這麽記賬?所有數字都糊作一團,誰看得清?我不是給你範例了嗎?列表不懂嗎?簡易數字不會嗎?圖不會畫嗎?我教了你這麽多次,你是不是一個字沒記住!”

李斯尷尬道:“這個,這個我正在學,正在學……”

他真的不是故意不按照公子政的標準來,只是還沒學會,但公子政給了時限,他必須先把成果交上來啊!

“還有蒙恬,你究竟會不會算數?!”嬴小政放下“報表”,將一封文書砸到蒙恬那裏。

但文書輕飄飄,沒有飄過去。這時候嬴小政非常希望自己用的還是竹簡,砸死蒙恬這個拖後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