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白水煮雞蛋(第3/6頁)

朱襄笑道:“很快就有官吏來張貼告示,會將這些事告訴你們,不用急,我只是提前告知你們一聲,讓你們做好準備。”

農人們對“提前”的消息都很感興趣,人越圍越多。

待天色擦黑的時候,朱襄才離開田地。

見朱襄神情很疲憊,韓非沒有立刻提問。

待第二日,朱襄睡醒用完早飯後,韓非才來請教。

這時朱襄昨日去過的村莊田吏來報,農人皆願意改種。其他鄰近村莊聽到消息,也有所意動。

田吏十分激動。

按照這個情況,他恐怕一個人都不用抓,今日春耕就能完成改種的命令。

朱襄點頭:“有效果就好。之後我會將告示交予你,你交給縣令,讓他在鄉裏張貼。”

田吏退下後,韓非道:“為何縣令不、不來見朱襄公?”

朱襄笑道:“是我讓他別來。昨日我在田間時,讓他去了另一處地方宣揚改種的好處。”

韓非眉頭緊皺。

朱襄指了指椅子,讓韓非坐下後,對韓非道:“我知道你的困惑。明明律令很詳細,懲罰也很嚴厲,結果民眾並不支持,辦事效率很低,對嗎?”

韓非點頭:“難道、他們不怕嗎?”

朱襄道:“當然怕。但他們更怕餓死。在關系切身利益的事,就算明知道會受罰,他們也會做出陽奉陰違的事。何況官吏稀少,沒有精力檢查每個農人的田地種了什麽。他們有僥幸心理。”

韓非仍舊皺眉,似乎不滿意朱襄的回答。

朱襄道:“人是有感情的生物,不是木偶。就算有嚴格的律令,嚴苛的刑罰,他們如果對律令不理解,也會反抗。特別是南秦原本是楚地,楚人散漫慣了,不習慣《秦律》的嚴苛。”

朱襄見韓非仍舊眉頭緊皺,心中苦笑。

他知道,韓非肯定認為,如果刑罰嚇不到庶民,那就加重刑罰;如果管理的人不夠,就增加管理的人。

這就是法家。

但現實並沒有這麽容易。

朱襄先從培養官吏說起,又說到官吏的俸祿和官吏需要做的事,讓韓非知道,官吏不是增加得越多越好。

官吏太多不僅加重了國家財政的負擔,秦國也沒有那麽多人可用。

然後朱襄又提起繁瑣的律令,在執行過程中的危害。

比如《秦律》規定,耕地必須挖多少尺。但現實中,官吏哪有可能去盯著每個耕地的人挖了多少?

平時這條律令就是廢文,但如果遇到想要折磨人的時候,就能拿出來了。因為耕地的人也拿不出證據,證明自己挖的足夠深。

如果律令太細,就沒有可執行性,最後會變成官吏欺壓民眾的工具。

“律令是底線,換在耕地上,就是規定農人需要繳納多少田賦。”朱襄道,“剩下的事只能用道德和習俗去約束。比如讓農人勤勞耕種。”

“詳細的耕地措施也是需要講明的,因為許多農人並不了解如何更好地種植。但這應該是用鼓勵的方式去教導,而不是懲罰。因為最好的耕地方式,農人因為各種客觀原因,並不容易做到。”朱襄嘆了口氣,語重心長道,“這就是一個國家,既需要法,也需要儒、道,以及百家的原因了。”

韓非的眉頭終於松開了少許,拱手道:“學生受教。”

朱襄道:“你自學法家,又師從大儒荀子,應該是最能接受這一點的人。我希望將來你不偏向於任何一家,而是兼修法儒。以你的天賦,一定也能做到這一點。”

韓非道:“朱襄公更能做到這一點。”

韓非每次和朱襄聊天時,就會慢慢減少結巴。

朱襄笑道:“我當然也行,但我將來也很難出現在朝堂上。”

韓非不解:“朱襄公才能,為相國綽綽有余。”

“可能是?”朱襄不好意思地揉了揉鼻子,道,“我之前和先主說過,秦國能當相國的人很多,但能指導農人種田的地位高的人只有我一個。所以我在田間比我入朝堂,對秦國、對天下人更好。”

“在先主時是這樣,未來也是這樣。”朱襄道,“所以秦國朝堂的未來,得看你、看你和李斯等後輩。”

韓非低著頭:“我不一定會進入秦國的朝堂。”

朱襄笑道:“不,我相信你一定會。或許你現在不會,待秦國統一天下之後,你就會出仕了。”

韓非抿了一下嘴,雙手攥緊袖口:“我這樣,是不是……”

朱襄戲謔道:“有些別扭?”

韓非的頭垂得更低了。

朱襄道:“沒有。你這麽做才正常。你是韓公子,不幫秦國滅韓國是正確的行為;你是心懷天下的韓非,待秦國已經統一之後出仕也是正確的行為。”

朱襄指著自己的臉,道:“我也不會幫秦國攻打趙國。”

韓非猛地擡起頭,看著朱襄的笑顏,他的眼眶不由泛起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