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羊肉湯泡饃(第2/4頁)

目前處於奴隸制向封建制度過渡的時期,如果朱襄展現出過於精湛的烹飪技術,那麽趙王很可能就把他召進宮專職做飯。一介平民要進宮伺候王,就只有成為奴仆這一條路。說不定趙王還可能閹了他,讓他成為專職伺候宮裏貴人的寺人。

就算藺上卿都保不住他,因為在這個時代中,平民成為王的奴隸是一種恩賜。

為了避免這件可怕的事發生,朱襄所做的食物雖然可口,食材和烹飪方式都很普通,就算傳出去,也不會引起其他貴族的好奇。

小羊羔本就沒有多少膻味,雪已經讓人提前用幹橘子皮泡的水腌制過,剩下的膻味也淡得吃不出來。

朱襄只用精制的鹽摸了一遍小羊羔的肉,就沒多做其他處理。

此時有大小蔥、姜和小蒜,大蒜還未傳入中原。朱襄切了幾節蔥白,將小蔥打結,與姜片和小蒜一同放進清水裏,再下入切好的羊肉。

當水滾開的時候,朱襄將柴火壓低,小火慢熬,每當水面上浮現泡沫就立刻舀起放一邊。

廚房中幫工的仆人都露出了眼饞的神情。

朱襄為了去除羊肉湯膻味而打撈出來的羊油泡沫,等會兒他們都能享用,泡在豆飯裏十分美味。

在富裕且和善的人家中當奴仆,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幸福。他們十分珍惜這樣的主家。

撈了幾次泡沫之後,朱襄小心翼翼地將裹了花椒粉的布包浸入肉湯。

花椒是朱襄目前能得到的唯一的香料。花椒的味道融入羊肉湯中,立刻讓羊肉湯的肉香變得富有層次,少了些許油膩氣。

熬了一會兒,朱襄將花椒粉布包撈起,放入切好的蘿蔔片、泡發的雜菇。待湯再次滾起來的時候,他又用羊肉湯燙了些韭菜。

“先端上去讓他們吃著。”朱襄道,“羊頭繼續腌制,明日吃。你們今日少蒸些豆飯,我給你們一人炕一個白饃。”

老仆立刻緊張道:“這怎麽使得?”

朱襄笑道:“政兒新到家裏,大家都應該開心一下,這是政兒賞給大家的食物。”

說完,他將掛肉很少的羊骨頭舀了一些出來,放入了盛放肉湯泡沫的瓦罐裏。

在這世界特立獨行對仆人太好,不僅不一定得到仆人感謝,還可能遭遇災禍。適當的好處會讓仆人感激,過度的好處……朱襄已經經歷過一次對仆人太和善,結果被仆人認為軟弱可欺,夥同強盜行事的背叛。

這些年,他已經摸索出對待仆人的分寸。

有了一個接受恩賜的理由,仆人們才露出心安理得的喜洋洋神情。

老仆領頭將裝著羊肉湯的湯盆端出門,腳步輕快地就像是快要飛起來一樣。

朱襄在心裏嘆了口氣,把袖子紮緊,開始炕饃。

面團早就揉好,炕饃速度非常快。

當朱襄端著炕好的白饃去前庭的時候,他們才剛喝完第一碗羊肉湯。

雪抱著已經醒來的嬴小政,也坐在桌前安靜地喂嬴小政喝肉湯。

朱襄將白饃端來,教他們把面餅撕好了丟進肉湯裏吃時,荀況很驚訝:“這是什麽?我居然從未見過。”

朱襄道:“用麥粉做成的餅。”

荀況更驚訝了:“麥粉粗糙,居然能做出如此美味的餅?”

麥雖早已經種植,但平民食麥都是將麥直接蒸熟,做成“麥飯”。這東西想象一下就知道多難吃。

此時其實已經有了石磨,但石磨貴重,是貴族豪戶家才有的東西。

貴族多吃小米黃米,麥是平民吃的東西,自然不會用石磨去磨面粉。這個時代考古出現的餅和面條等面食,基本以小米、黃米作為原料。

最早有史記載的麥粉做的餅在漢代,但魏晉時期的《齊民要術》中記載,麥飯仍舊是民間對麥的主要食用方式。直到唐代中期,經歷了唐初盛世的民間也有了石磨,小麥才躍過小米和黃米成為主糧首位。

所以荀況吃到了麥粉做的餅,才會如此驚訝。

朱襄描述了如何給麥粉脫殼磨粉後,荀況陷入沉默。

半晌,他嘆氣道:“繼續吃餅吧。”

嘴裏含著餅的藺贄看看荀況,又看看臉上永遠帶著傻子般微笑的朱襄,不明所以,所以繼續埋頭吃餅。

嬴小政也和藺贄一樣,一會兒看看荀況,一會兒看看自家舅父。

但他的小腦袋雖然告訴他這時候需要思考,但他思考不出來,於是,他只好垂下腦袋,繼續吃舅母用筷子撕好的羊肉。

“少喂點,小孩晚上容易積食。”朱襄避開這個話題,提醒雪。

雪遺憾地放下筷子:“好。”

政兒吃肉的時候表情太惹人憐愛,雪有些控制不住。

“去你舅父那裏玩。”雪推了推仍舊眼巴巴望著碗裏羊肉的嬴小政,擔心自己狠不下心又給嬴小政喂肉。

嬴小政乖乖從舅母懷裏起身,坐到了朱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