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東海揚塵(2)

“對,杭州所有老舊地圖和地方志都已翻遍,官府也找了許多七八十歲以上的杭州老人詢問過,但沒有任何關於青鸞台的蛛絲馬跡,甚至連青鸞二字,也並無有關地名。”朱聿恒輕按手中九曲關山,緩緩道,“直到今日內庫進呈了這具珊瑚過來……”

說到這裏,朱聿恒略微頓了頓,畢竟,這其實是為了太孫妃的儀聘之事在做準備。望著與他只有咫尺距離的阿南,他聲音略有波動:“經司倉判斷,這珊瑚紋路這般圓滑,在水下至少有五六十年了。我考慮它來自錢塘灣,或與青鸞台有關,便找禮部的人了解了下,終於發現了一個與青鸞有關的地方。”

阿南大感興趣:“這麽說,在東海之上?”

“不,”朱聿恒搖了搖頭,“在東海之下。”

“東海之下?聽起來好像很神秘的樣子!”阿南兩眼灼灼發亮。

朱聿恒將盒中的冊子取出,翻到一頁指給她。

那是禮部記錄的關於祥瑞的情形,只有聊聊數語:“杭州疍民江白漣,捕魚之時於水下見青鸞翔舞,循而趨之,於海沙之中撿拾到珊瑚鳳鳥一只,進獻於南京禮部。”

“青鸞翔舞……”阿南自言自語著,又將珊瑚鳳凰拿起來仔細查看,研究上面的水磨痕跡,“水下出現青鸞,這珊瑚又與關先生修建青鸞台的時間對上,這肯定不是巧合。只是,青鸞畢竟是鳥類,如何能在海水之下飛舞呢?這事聽來可真怪異……”

“禮部因每年進獻祥瑞之人絡繹不絕,故此記錄簡略。或許找到那個疍民江白漣,詳加詢問後能具體了解。”

“那還等什麽?趕緊去杭州呀!要是真的能因此找到青鸞台,那你身上的山河社稷圖或許就有指望了!”

關先生在順天城地下留下的幾幅畫,其中順天大火和黃河水患都已應驗,而玉門關之前之後都有缺失,那上面剝落的畫幅所對應的,或許就有東海這個青鸞台。

關系自己的生死存亡,朱聿恒自然已經命人加緊徹查:“玉門關那邊,朝廷已經遣人嚴密排查,但近期似無災患跡象。而九玄門的青鸞既然出現在了東海之中,又有實物發現,我想必定有問題,確可深究。”

“那我趕緊收拾一下,咱們去杭州仔細查看一下海底情況。”阿南是個風風火火的性子,跳下椅子就要收拾東西,見朱聿恒並不動身,好奇問,“你出行那麽大陣仗,怎麽還不去準備?”

朱聿恒微抿雙唇,停頓片刻才道:“我要在應天再待幾日,畢竟這邊還有緊急公務。”

阿南脫口而出:“公務再急能有你的身體重要嗎?”

她這乍然流露的關切,讓他心口一熱,差點沖口而出,我們一起去。

但最終,他還是默然搖了搖頭,說:“此次太子殿下受驚,怕是要臥病一段時間。而刺客的真正目標顯然是太子殿下,我怎可獨自抽身前往杭州?”

阿南這才想起,他的父母目前在應天,還身陷危局之中。

“看不出你一個神機營提督,事兒還挺忙。”阿南說著,見他神情黯然,顯然對父母安危十分憂慮,便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安慰,道,“也好,本來我想讓你派個人關照綺霞,現在你可以直接出面解決她的案子了,畢竟她的案子和刺客大有關聯。”

朱聿恒道:“你放心。”

短短三個字,但阿南知道他既已許諾,綺霞便沒多大事了,於是轉移了話題問:“對了阿言,你會天元術(注1)嗎?可以解到幾?”

“三吧,再上面的沒試過了。”

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數排在最後,而且當今聖上最重騎射,所以他的射禦是每日必練的,但數算則較受忽視。

“才到三?”阿南有些失望,“唐朝王孝通就能解到天元三了,現在都快一千年,阿言你居然也只算到三?”

朱聿恒道:“他是算歷博士,我是軍營提督。”

“好吧,我教你。”阿南抓了把算籌,展開紙卷,將《四元玉鑒》及增乘開平方法一一解說了一遍。

朱聿恒掃了她畫給自己的圖一眼,拿著算籌按照她說的算法,抹平四元後逐一消解,最終物易天位,得到結果。

他輕舒了一口氣,擡手按住寫著最終數字的紙,輕輕推向阿南。

“我就知道阿言什麽都是一學就會!”阿南早已看到結果,從袖中拿出一張紙歡喜道:“交給你啦,用天元術和割圓術,替我算出這組數據最詳細的中心點,割圓術要退位(注2)後七位數,我要誤差不超過三尺……不,一尺。”

那上面的數據十分龐大,最大有百余丈,最小也有八、九十來丈。數據詳盡到寸。要計算這樣不規則的一個巨圓中心點,殊為困難。

朱聿恒推算著這組數字,問:“這是你新設的陣法嗎?為什麽不做成正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