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2/3頁)

缺錢這種事,一時半會是不會出現在新科進士身上的,謝恩宴上罰的那點錢也就是意思意思而已。

三娘沒想到自己才剛金榜題名就擁有了揮金如土的機會。不過她本就沒怎麽為錢發過愁,對此也沒什麽特別的感覺。

喝了快一整天的酒,哪怕那酒不醉人也還是有些難受,三娘與長輩們說過話後便去沐浴更衣,洗去一身的酒氣。

得虧她有賀知章他們陪著鍛煉自己的酒量,要不然光是這些應酬就怪叫人頭疼的。

第二日新科進士還要被主考官韋陟領著去過堂。

過的當然是中書省的堂。

千辛萬苦過了科舉關,新科進士終於擁有了直面宰相的機會。

一大早眾人就在光範門外會合,早早候著宰相來上堂。

李林甫來得倒也不算遲,與他同行的還有另一位宰相牛仙客。

牛仙客和李林甫一樣也不是進士出身,而且他的出身更低,最初只是個縣衙小吏。

這樣的出身能爬到宰相位置不得不說是種奇跡。

張九齡在相位時一度極力阻止李隆基重用牛仙客,一來是進士出身的官員天然抗拒這種“非科班”官員,二來則是牛仙客能力雖然不錯,卻是個對誰都好、不想得罪人的性格。

李隆基讓他掌管別的衙署還好,偏偏想讓他當宰相,且還是負責管理門下省的宰相,那問題可就大了。

門下省是做什麽的?

朝廷有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其中中書省負責擬定計劃,門下省負責核查審議,覺得可行的發到尚書省執行,覺得不可行的當場打回去讓中書省改。

唐初最有名的門下省一把手是誰知道不?

魏征!

一看這位貞觀好榜樣就知道門下省需要什麽樣的人才了吧!

結果李隆基要讓個幹啥事都不願意得罪人的“聰明人”去門下省,誰聽了不說一聲“好家夥”!

張九齡認為讓牛仙客到門下省幹活等於是廢了門下省,一直極力勸阻李隆基。

李林甫則是樂壞了,不僅極力支持牛仙客為相,還有事沒事就在李隆基面前上眼藥:你看看這張九齡,連陛下想提拔個人都要阻止,唉,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臣子!

李隆基本來就覺得張九齡不夠聽自己話,很快就找了個由頭把張九齡罷相。

這不,現在李林甫果然想下什麽政令就下什麽政令,門下省一概不駁回,上下一心幹大事,半點都不需要李隆基煩心!

牛仙客此人在地方上是一員幹吏,處理起地方事務來誰看了都得誇一聲好,此時明明高居相位、位列國公,看起來卻絲毫沒有宰執的氣勢,只有滿身的垂暮之氣。

三娘這些年忙於讀書,與牛仙客他們這些朝官接觸得少,此時見到牛仙客後心中也有些感慨。

當初李泌曾與她分析過牛仙客入主門下省會出現什麽問題,如今看來竟是一一應驗了。

那時候張九齡仍在相位,卻還是無法阻止李隆基的決定。

李泌正是看出了這一點,才會遁入終南山不再涉足朝政。道家講究“順勢而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是終其一生都在尋求出仕、渴望憑自身學問兼濟天下的孔孟。

三娘斂去心中種種思緒,緊跟在主考官韋陟身後隨著李林甫前往中書省處理公務的衙署。

李林甫對待三娘她們這些官場新丁倒也還算和氣,笑著與她們閑談幾句,便提到了接下來的杏園宴。

說是他早前與聖人提了一嘴,聖人今年興許會前往紫雲樓與新科進士同樂,須得提前遞牒去教坊司按照聖人出席的規儀請人過去演出。

這都是底下人會籌備的,給新科進士說一聲只是讓他們提前做好準備,省得到時候作不出好的應制詩來。

新科進士知曉聖人會到場後都雀躍不已,連帶正式拜見堂上諸官時都真摯了幾分。

一行人由韋陟帶領著在宰相辦公的衙署轉了一圈,才一起前往期集院那邊了解杏園宴具體安排。

其實曲江宴飲這事兒,一開始只是落榜考生相約聚一聚,大多都是席地而坐隨便帶點吃的喝的就完事。後來考中進士的人覺得落第的都搞聚會了,他們考中的怎麽能不搞點活動慶祝一下?

漸漸地,曲江就成新科進士們的歡聚之地了。

其實在李隆基之前,曲江宴都是私人組織的,皇帝一般沒那個閑工夫跑到曲江摻和這種規格的聚會。

不過李隆基不一樣,他特別愛欣賞各類文藝匯演,興慶宮以及芙蓉園都是他愛去的地方。哪怕沒有由頭李隆基都愛過去玩兒,李林甫提了此事他自然欣然答應。

要知道為了方便自己出宮遊玩,李隆基可是命人挨著城墻修了條隱秘的復道,具體路線是從大明宮通往城東的興慶宮,再從興慶宮通往曲江的芙蓉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