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大勢所趨 能者居之,你行你上啊(第3/3頁)

【其一即由朝廷派遣存撫使到全國各地搜羅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親自考試,這就是制舉,策問。】

【如《大唐新語》中記載——“則天初革命,大搜遺逸四方之士,應制者向萬人,則天禦洛城南門,親自臨試。”】

【最終成績優異者,不拘資格,破格錄用,任以要職。】

【其一是下令“內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鹹令自舉”。】

【即準許官吏以及百姓自薦,以免薦舉有所遺漏。】

【其三則是進一步發展以鄉貢,即貢舉為主的科舉制度,不僅科目增多了,錄取人數也大為增加,平均每年錄取人數,比起貞觀年間增加一倍以上,而且武則天還首創殿試制度。】

【如載初一年,即公元690年一月——“太後策貢士於洛城殿,貢士殿試自此始”。】

【另外長安一年,即公元702年,武則天還“初設武舉”,更是擴大了選官範圍。】

“首創殿試,初設武舉?”

嬴政瞬間興趣更濃,這是所謂科舉制度的發展以及完善嗎?

還有那“制舉,策問”等,經由皇帝來親自考試,倒也是一種得用方法。

【武則天可謂選官範圍廣泛,雖然其中也不免有濫竽充數者,但也確實選拔了不少賢才。】

【如《新唐書》中所說——“太後不惜爵位,以籠絡四方豪傑自為助,雖妄男子,言有所合,輒不次官之;至不稱職,尋亦廢誅不少縱,務取實材真賢。”】

【而這些賢才在當時不僅是加強武則天統治的重要支柱,其中有些人還是後來輔佐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之治”的名臣賢相,如姚崇,宋璟等,並且武則天一朝號稱“君子滿朝”,像婁師德,狄仁傑等著名的賢臣均在其列。】

【就如朝臣陸贄也曾有言道——】

【“(太後)課責既嚴,進退皆速,不肖旋黜,才能驟升,是以當代謂知人之明,累朝賴多士之助。”】

“君子滿朝……”

聽到這裏,李世民也不得不嘆息一聲。

畢竟連大唐後來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竟是都有賴於武則天時期選拔的賢相人才……

這可真是叫他越來越心緒復雜。

【此外,武則天在同李治共同執政時,還下詔修訂《氏族志》,更名為《姓氏錄》。】

【這更加明確規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進一步打擊了舊門閥士族,提高了庶族官僚的地位。】

【因而中唐以後出現“冠冕皂隸,混為一談”的情況,特別是自安史之亂以來,有不少平民出身的士卒因軍功得授五品官以上官秩,上升為士族,於是從前士庶之間嚴格界限便逐漸消失。】

【凡是姓鄭的都自稱滎陽鄭氏,姓李的都自稱隴西李氏,趙郡李氏,由此更是無從辨別其為舊士族還是新士族。】

秦王宮。

嬴政聽到那《氏族志》,《姓氏錄》等,直接又是拿起了筆——

看桌案之上,他親自記錄的內容,已然更多起來。

筆尖點了又點,這個那個,這些還有這些等等……可真是為他不斷打開了新的思路。

嗯,不錯,當真是不錯。

嬴政不禁滿意點頭。

快,天幕再繼續多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