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昏庸無恥 賴有嶽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第3/6頁)

【最後於二十二日以謀逆罪處死於謙,王文,籍沒其家,隨之,於謙所推薦的文武官員都被波及。】

“荒謬!愚蠢!”

早在天幕說朱祁鎮復辟之後,對付有功之臣時,朱元璋就已經氣得站了起來。

聽到這裏,怒氣更是抑制不住!

瓦剌退走,焉能又不卷土重來之時?

土木堡之戰本就死了那麽多文武大臣,竟是還要誅殺流放罷免這麽多國之棟梁?!

這哪裏僅僅是荒謬愚蠢,簡直是愚不可及!!

【北京保衛戰,於謙等力挽天傾。】

【而其中大明沒有北宋一樣立國百年便被胡虜驅趕著南遷,力挽狂瀾令金甌無缺的中流砥柱便是於謙。】

【若無於謙力阻,則大明南遷之議便成定局,京師百姓,祖宗陵寢,將全都丟給了瓦剌人,就算日後得以收復,於國力,國威損失之大,亦是難以估量。】

【彼時皇長子朱見深尚在繈褓之中,而且並非正式冊立的皇太子,更何況一個嬰兒也根本沒有辦法去凝聚危城人心。】

【而當時可不止是朱祁鈺,可別忘了還有其他諸王。】

【不是沒有迎立賢王的聲音,比如諸王中“最長且賢,眾望頗屬”的皇叔,襄王朱瞻墡。】

【但朱瞻墡若是真當立,則帝系轉移便成了定局,並且這樣一來,朱祁鎮多半是不會被放回來了。】

【所以於謙提出的“立朱祁鈺為帝,朱見深為太子”之議,既符合國難立長君的現實需求,又最大限度保證了宣宗一系的權益,使帝位不致落入旁支,對得起明宣宗朱瞻基當年的君臣之遇。】

明朝朱瞻基時期。

聽到這裏,朱瞻基看向於謙,眼眶不禁泛紅。

緊接著,又聽天幕繼續說道——

【而且當時瓦剌要放朱祁鎮回來,已經當上皇帝的朱祁鈺其實也頗有顧慮,也很不悅,畢竟當初將朱祁鈺推上皇位的,是這些大臣,皇帝也是這些大臣讓他當的,這時候前任皇帝回來,已經大權在握的朱祁鈺自然不怎麽情願。】

【是於謙勸說其皇位已定,不會再更改,所以理當要盡快去接朱祁鎮回來,朱祁鈺這才派人出使瓦剌。】

到此,朱瞻基不由得深深吸了口氣,才看著於謙開口道:“廷益,朕知你……”

“朕知你一直都是好的。”

從聽到“謀逆罪”三個字之後,於謙就低垂下了頭,原本想要跪下請罪,卻被朱瞻基制止住了。

到此時,聽到朱瞻基如此說,於謙也不禁紅了眼眶:“臣,不負君恩。”

明朝朱祁鎮時期。

朱祁鎮張了張嘴,卻不知該具體說些什麽。

他望向朝堂之上挺直站立的於謙,只覺得啞口無言。

【石亨……要為自己謀後路的石亨,原大同副將。

在“土木堡之戰”中戰敗,單騎逃回,被貶官下獄,然而於謙認為,世界上沒有常勝將軍,而且戰敗的主要責任不在他,於是將其釋放,並委任以京師總兵官的重任,統一指揮京師步兵部隊。】

【可以說,正是因為有於謙,石亨在後來的北京保衛戰中,才能有機會在對抗瓦剌之時立下大功。】

【但為了讓這場“奪門之變”變得師出有名,於謙非死不可。】

【所以哪裏是謀逆罪,於謙等諸人何罪之有?】

【竟是和嶽飛一樣,被冠以了“莫須有”的罪名!】

【然後,正月二十三日,於謙被押往崇文門外——】

【就在這座他曾拼死保衛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後的結局——斬決。】

【史載:天下冤之!】

【那天,連天都是陰的。】

秦王宮。

嬴政也是陰著一張臉,如此人才,竟又是這樣的結局!

他大秦有多缺人,現在是越來越體現出來了。

人手短缺,嚴重不足,可那宋朝和明朝,竟還如此對待如此難得一見的能臣!

若是不稀罕,倒是把那些人才給他啊?!

真是氣煞他也!可惜可嘆!

【謀逆罪……遂溪的教諭吾豫說於謙的罪應該滅族,於謙所推薦的各文武大臣都應該處死,刑部堅持原判,這才停止,而後千戶白琦又請求寫上他的罪行,刻板印刷在全國公布。】

【所謂謀逆,應當是有所圖謀,才要逆反。】

【可於謙,到抄家的時候,家裏根本沒有多余的錢財,只有正屋關鎖得嚴嚴實實。

結果打開來看,竟是只有朱祁鈺賜給的蟒袍,劍器!】

【他謀逆什麽?他圖的什麽?】

【自從土木堡之變以後,於謙發誓不和敵人共生存,經常住在值班的地方不回家。】

【朱祁鈺派太監興安,舒良輪流前往去探望,在聽說他的衣服用具過於簡單之後,便下詔令宮中造了賜給他,所賜東西甚至連醋菜都有,又親自到萬歲山,砍竹取汁賜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