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正氣存天地 死亦大唐魂!!!(第2/5頁)

【軍中將士齊齊高聲呼喊:“冤枉!”】

冤枉!冤枉!!!

上有天,下有地,軍中將士盡在眼前,是非功過都可究!

可李隆基一道聖旨,直接定了兩人死罪!!

【建功立業誰不想,打敗叛軍還有重賞,可退守潼關和堅守潼關不出,也是不得已為之。】

【然而如此情況下,李隆基卻只聽監軍宦官一面之詞,就下令將兩人斬首,這等操作,只能說,李隆基到底還是沒真正認清楚此時大唐的情況,腦子依舊不清醒,昏庸又昏聵!】

李世民重重拍著座椅扶手,豈止是昏庸昏聵!

【將士們的高呼喊冤之聲,也終歸是抵擋不過皇帝的一道旨意,於是繼封常清斬首之後,高仙芝最終也被處死。】

【但潼關還得有人守著,於是唐玄宗決定起用因中風而身體不能行動,只能病廢在家休養的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為兵馬副元帥,令其率軍20萬,鎮守潼關,就算哥舒翰多次說自己身體有病,李隆基也沒聽他的。】

【而那二十萬士兵,因為是臨時招募來的,所以嚴重缺乏戰鬥力。】

【再加上哥舒翰因病不能管事,於是將軍中事務,騎兵以及步兵等交給旗下三人掌管,而這三個人為了爭當指揮,致使軍令不能統一,而軍隊不齊心,紀律差,就更加沒有鬥志了。】

聽到這裏,劉徹直接又是疑惑臉——

讓帶病甚至身體不便行動的將士領兵,到底是怎麽想的啊!

【不止是如此,先前也說了——潼關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所以堅守潼關是重中之重,而哥舒翰率兵進駐潼關後,也確實立即叫人加固了城防,深溝高壘,以此閉關固守。】

【然而……李隆基再次輕易聽信了讒言。】

【這次是因為楊國忠——】

【楊國忠聽聞有人勸說哥舒翰,因安祿山起兵反叛的理由是他,所以想讓哥舒翰率領全部精兵去殺死楊國忠,也是由此,楊國忠擔心哥舒翰算計謀害自己,於是胡亂的進言勸說唐玄宗,催哥舒翰出潼關去收復陜州,以及洛陽兩地。】

“奸臣!!”

衛青旁邊,霍去病不禁怒罵道。

潼關地形險要易守難攻,若此計成真,潼關恐怕就要失守了!!

而再想收復回來,也難了。

【當時還有間門諜欺騙唐玄宗,說叛軍沒有防備,可以進攻,於是唐玄宗就相信了,下詔命哥舒翰進兵討伐。】

【最可恨的是什麽——是唐玄宗下詔命之後,哥舒翰其實有向唐玄宗報告過。】

【他說安祿山剛在洛陽稱帝,又長期領兵作戰,不會一點準備也沒有,這應當是用來引誘軍隊的計策。】

【也說只有等叛軍從遠處過來,才有利於速戰進攻,而此時軍隊應該堅守在潼關,而不應該輕率出關去討伐叛軍,這樣才是上策,更況且各地的軍隊還沒集中,應該先觀察局勢,所以實在不能立即去進兵討伐。】

【而且不止是哥舒翰,當時唐朝的將領郭子儀,以及李光弼也是極力請求哥舒翰固守潼關,不要貿然出兵進攻。】

【可唐玄宗和楊國忠呢,不僅不聽,還接連派宦官逼其出兵。】

【結果就是哥舒翰被逼無奈,只能慟哭著出兵,最終在靈寶被安史叛軍打敗,以至全軍覆沒,而哥舒翰也做了俘虜。】

【而也正是因為這場被當作反面教材的伏擊戰,因為唐玄宗李隆基錯估形勢,再次聽信楊國忠讒言等一系列騷操作,最終使得哥舒翰等將領被俘,造成了人地兩失,甚至讓這場平叛戰爭就此急轉直下的嚴重後果!】

原來那原本兩年左右可平定,卻最終長達八年之久的戰亂竟是這麽來的!

李隆基,李隆基……

這大唐由盛轉衰的始作俑者,罪魁禍首,豈不就是他……

李世民聽得簡直怒火勃發,恨不得將其取而代之!

“陛下——”

房玄齡等人立即勸道:“萬望不要動氣啊,陛下!!”

“朕怎能不動氣——”

李世民深吸了口氣:“此子簡直……簡直該死!!”

難怪後世之人評價他,若是早死就好了。

若是在大唐全盛時期就此死去,如何能有其後這麽多令人又恨又無可奈何之事!!

唐朝李隆基時期。

李隆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就那樣兩次輕易聽信了讒言,接連致使兩員將領被斬首,進而起用哥舒翰,再次迫使哥舒翰無奈出兵進攻,最終又致使潼關就此失守?!

潼關!

那可是潼關!!

【洛陽,潼關,這兩個重鎮。】

【洛陽已經失守,如今潼關也在李隆基的錯誤決定下,最終也是失守淪陷。】

【如此,安祿山指揮叛軍突破這兩個重鎮,直取長安!】

【而在這之前,其實在洛陽淪陷的時候,安祿山因封常清和高仙芝有力固守潼關,一直久攻不下,已然有了回撤的打算,可惜李隆基接連兩次聽信讒言,根本就不仔細調查,加之又自以為是,錯誤估計,最終只能自食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