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唯才是舉(第2/2頁)

【但總體而言,實行九品中正制,其根本也不過是為了爭取世家大族的支持,緩解與世家大族的緊張關系罷了。】

【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些選拔官員的制度,都脫離不了‘任人唯親’的影響。】

【但其後出現的一項制度,可極大程度上展現公平,避免‘任人唯親’的現象出現。】

【那就是科舉制。】

科舉制是什麽?

同一時間,嬴政和劉徹全部都緊盯著天幕,心臟在快速跳動著。

【若要直接形容一下科舉制,那可用簡單的四個字來概括,即——唯才是舉。】

唯才是舉……好一個唯才是舉!

嬴政目光灼熱,單聽著四個字,就止不住在殿內來回走了兩步,幾乎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秦朝現在最缺什麽,是人才啊。

那些六國余孽,一個個尚且不安分,原屬六國出名之人大多不願被秦所用,而其他有才之人……想到這裏,嬴政激動的心情又稍稍消退不少,也忍不住蹙了下眉,其他有才之人,若不願被秦所用,采用這科舉制,恐怕也……

嬴政有這個煩惱,劉徹可就沒有了。

他也邁著步子,激動到耐不住站立,在心中來回咀嚼這四個字:唯才是舉,唯才是舉……

好一個唯才是舉啊,真真叫人心情難以平復。

但紙張為什麽和這項制度有關?

只聽天幕繼續道:

【紙張的出現,讓文字文化得以更加普及和傳播,加上印刷術,可大量刊印制作書籍,而這些書籍更廣泛傳播開來,對那些寒門百姓而言,能夠更有機會接觸和學習到知識與文化,從而使得更多人有書可讀。】

【畢竟讀書可改變命運,而科舉制的實行,則是讓更多人有官可做。】

【可以說,科舉制對於寒門學子而言,堪稱是改變命運的一道登天梯!而朝堂之上實行科舉制,則可選拔更多有用之人,有才之人,任人唯賢,唯才是舉。】

【試想一下,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正是需要用人之際,先造紙張出來,再普及知識文化,開啟更多民智,同時實行科舉制,開設相關科目,從各地考試選拔相應人才,必然可大大解決人才上的缺失與不足。】

【如果從那時候起,科舉制就開始實行,有更多的人才湧現朝堂,那秦始皇能做的事情將會更多。】

【不可否認的是,秦始皇絕對是有抱負和野心的,而在這些基礎之上,秦始皇也絕對是有能力和武力之人,但秦朝統一六國太快也太迅猛,各項制度法規尚且不完善,內裏更是有諸多雜冗暗疾需要解決,即便秦始皇身邊也有諸如李斯,王翦等眾多有用之人,可人才嘛,無論何時總是缺的。】

【而如果秦始皇身邊能聚攏更多可為他用的人才,聚攏更多他所迫切需求的人才,那麽他的抱負和野心,能力與武力,豈不是有了更多可施展的方向與可能?】

【再可以更大膽的暢想一下,也許當時的歷史真能發生轉折,也許秦朝的統一真能延續更久。】

【更也許……我們華夏也能更早傲然於世界。】

漢朝未央宮。

劉徹深吸一口氣,目光掃過隨著天幕講解,臉上神色各異的眾多大臣們,卻並未多說什麽。

造紙,印刷術,科舉制,唯才是舉……這些都得一步步來,慢慢來,不急不急。

不過心底又是忍不住不舒服——

這天幕可真夠向著秦皇的,但奈何秦朝……

【當然我所說的一切,都是基於暢想上的,也偏理想主義,就算我們始皇大大真的能聽到,最需要的還是時間啊,時間!】

秦王宮。

嬴政也是深吸口氣,聽到天幕如此說,當然也清楚這些所要實現的基礎,必然是需要時間的,不過秦朝才剛建立沒多久,百廢待興,他有的是時間——

【另外如果秦始皇能活更長時間,就算沒有造紙術,印刷術和科舉制等,也許也能造就一個小的歷史拐點。】

嬴政不禁皺眉,什麽能活更長時間?這到底……

【但可惜的是,秦始皇不是壽終正寢,而是死於沙丘,並鮑魚埋身,甚至秦二世而亡。】

嬴政:“……”

死於沙丘?鮑魚埋身?秦二世而亡?

漢朝未央宮。

劉豬豬聽著天幕所言,內心不由得:噗。

天幕不算偏頗,朕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