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清除行動

對於很多人來說,昨天是極不平靜的一天,他們以及他們的家人一生的命運都在昨天發生了天翻地覆般的改變,在一些人就此消失,沒有人談論他們,也沒有人會記得他們,還有一些人雖然依然有人記得,但卻沒有人敢提及他們,仿佛一夜之間那些人都成了禁忌一般。

這些改變和消失的人中雖然絕大部分都只是政府的中低層,但其中也不乏一些高高在上的權貴,如國會議員、某個部長,甚至就連最高法院的法官等等,無論他們身份多麽高,手中權力多麽大,在面對已經完全運轉起來的國家機器面前,他們一個個都脆弱得如同泡沫一般,一捅就破。

在整個抓捕的過程中,也的確有人試圖反抗,只不過負責抓捕的各個部門早就已經準備好了相對應的措施,遇到反抗都能夠及時的使用對應措施將這些反抗徹底壓制下去,除了少數幾個人因為掌握了預料之外的額外能力,從抓捕者的手中逃脫以外,其他所有分發到各個部門的名單上記錄的抓捕對象都已經被抓住了。

只不過,因為那份間諜名單出現得突然,查證時間很短,只能按照名單上附著的證據進行查證,其中很有可能會出現抓錯人的情況,比如財政部部長凱門就有可能抓錯了,因為並沒有查到他做過什麽危害聯邦的事情,只是因為他在名單上,加上他的家族中有幾個已經確定是間諜身份的人,所以才會將他也一起逮捕了。

聯邦政府不是沒有想過暗中調查一段時間,等完全確認這些人的間諜身份後,再實行抓捕,這樣可以避免出現一些冤案。

但時間、人力、財力以及局勢等等一切都無時無刻不是在緊逼著聯邦政府行動,名單上的那些人雖然對於整個聯邦政府的公務員數量而言,只占了很少一部分,但他們幾乎都處於聯邦經濟、民生、軍事等等職能部門的關鍵部位,一旦這些人試圖進行什麽破壞的話,那麽整個歐特聯邦政府將在短時間內進入到無序狀態,甚至徹底崩潰都有可能。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並不清楚自己手中的名單是不是獨一無二的一份,要是這份名單散發出去,被名單上記錄的人發現了,那些人會不會鋌而走險,提前做出什麽事情。

種種顧慮逼得聯邦政府不得不用最快速度確認名單上記載的那些證據是否存在,沒有更謹慎的做下一步審查,就開始布局抓捕名單上的人了。

所幸在米爾塔羅斯的抓捕行動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這件事也沒有影響到市區的秩序,不少人甚至還不清楚發生了什麽,而且聯邦政府也封鎖了所有的新聞報紙將整個事情徹底的蓋住。

這樣做並不僅僅只是為了避免民間人心浮動,更重要的是米爾塔羅斯的抓捕行動僅僅只是整個抓捕行動的開始,聯邦其他城市的清理工作也才剛剛展開,未免打草驚蛇,在最近兩天聯邦政府甚至以軍事調動為由,封鎖了整個米爾塔羅斯的出入道路,停掉了所有的非必要列車,所有人只許進不許出。

不過,此時此刻,在米爾塔羅斯最繁忙的並不是負責抓捕間諜的相關部門,而是各處專門負責人員調動的部門,他們正在為如何填補出現的職位空缺而頭痛。

如果只是一般的職位,他們完全可以從其他地方或者就從那個職位的下屬職務中抽調一人上來填補上這個空缺,但問題是現在空缺出來的職務都是各部非常關鍵部位的職務,這些位置上的公務員需要長時間的考察和多方利益的權衡後才能夠有人坐上,一般坐上那個位置的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調離,以保證整個部門運轉的穩定性。

可現在,一夜之間就有數十、近百個這樣的職位空缺出來,而有資格、並且可以讓各方妥協的人選只有幾個人而已,完全是杯水車薪,根本不夠分的。

有一些平常不起眼的小部門認為自己這個部門不是什麽重點部門,應該不會有人對這裏某個關鍵職務的變更提出什麽意見,所以他們就嘗試著直接從下屬部門中抽調一名有能力的職員暫時頂替現在空缺的職務。

可就在調動職務的命令發出去後不久,還沒等那人到新職位上報道,上級部門頭頭們的責問信就已經連同那封送出去的調令一同放到了那些小部門的主管辦公桌上,很顯然那些在其他人眼中不起眼的小職位實際上對於某些人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職位。

灰色收入一直以來都是聯邦公務員默認的隱性收入,聯邦政府上下也都知道這種收入,對此他們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不鬧得太過分,他們也不會去限制這一部分收入,這主要是因為聯邦公務員的收入實在太低了,而且已經有五十多年沒有調整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