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 花瓶事件

在接觸普羅米修斯號數據庫之前,雷歐對數據庫中的內容可以說是充滿了期待,他很希望能夠從數據庫中的航行數據中找到有關這個世界和地球聯邦宇宙的位置關系,但現在他將數據庫裏面的資料粗略的瀏覽了一遍後,裏面的內容讓他非常失望,因為那些資料被大量的刪減了。

從數據庫裏面的資料類型構成來看,當年改造普羅米修斯號的地球聯邦人將普羅米修斯號的數據資料轉移到現在這台智能核心裏面的時候,進行這些工作的人非常主動的將所有航行數據給刪除了,其中既然包括了地球聯邦人的飛船航行紀錄,也有普羅米修斯號的航行紀錄。

雖然雷歐不清楚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讓這裏的主管做出這樣的決定,但從數據庫的資料文档整理序列來看,當時的技術人員並沒有一個詳細的刪除名單,只是通過類比、檢索等半智能方法找出所有和航行有關的資料,進行無差別的刪除,所以在這些資料裏面有大量誤刪除的內容。

就比如在這些數據裏面有一個原始導航數據資料,這個原始導航數據資料是每一個出場的導航儀上都會加載的原始資料,這個資料的作用除了用來測試飛船導航儀的運轉情況以外,也擁有一些飛船引擎運作、飛行護盾、空間躍遷等等關鍵功能的原始操控代碼,這部分資料可以說是飛船導航中最重要的一份資料。

然而,這樣一份至關重要的原始數據資料竟然也被刪除得七零八落的,最終使得後來的技術人員不得不重新編寫一套有缺陷的底層代碼,勉強維持主控電腦對飛船一些主要設備的控制。

只不過,很顯然編寫這套代碼的技術人員也很清楚自己的代碼有多麽糟糕,所以他並沒有讓這台智能核心控制太多東西,只控制了幾個關鍵設備,比如深淵入口上方那個飛船引擎。

這也算是歪打正著,省去了雷歐另外編寫控制代碼的時間,等離開這裏之後,直接將這套問題的代碼中激活飛船引擎的那部分內容教給蘭錫城管理者就可以了。

雖然當時的技術人員已經盡可能的刪除那些航行紀錄,但顯然負責這項事物的技術人員經驗不太充足,並且太倚靠智能檢索功能了,而並非按照自己的能力進行搜索分析,從而使得一些和航行有關,但並不屬於航行數據的資料保存了下來,而其中最有用的一份資料就是一個名叫亨利的導航員遺留下來的部分航行日記。

因為是日記的緣故,這份資料被歸類到了日常文件之中,搜索分析等級是最低的,雖然日記中有一些因為涉及到了航行的數據被搜檢出來刪除了,但還是有很大一部分和航行有關的內容保存了下來,而這些日記能夠保存下來,最大的原因就是撰寫日記的那個導航員是一個蹩腳的詩人,總喜歡用一些詩句來描寫航行上的所見所聞。

雖然那些詩句在文學藝術上毫無價值,但勝在這些詩句足夠直白,能夠讓閱讀者很容易就能夠知道描寫的內容是哪裏,通過這些描寫內容,對照每一篇日記的時間,再加上這艘飛船本身的航速,足夠雷歐從中分析出這艘飛船的航線。

從航線上來看,這艘地球聯邦時期的飛船是一艘商隊飛船,飛船航線的起始地,是早期地球聯邦最大的殖民星球長安星,這個星球最著名的景色就是十二懸月,因為這顆星球有十二個大小不同的衛星,每十年左右會有一天十二顆衛星同時出現在夜空中,這個景色在那份導航員日記中也有描寫。

長安星並不是地球聯邦開發出來的最早殖民地星球,但長安星卻是所有開發出來的殖民地星球中開發最好的一個,那裏的整體規模已經超過了地球母星。

在地球聯邦早期拓展計劃中,長安星也是這些計劃的核心,幾乎和殖民地有關的包括商業、軍事、探索等等活動,全都以長安星作為起始星,在地球聯邦早期開拓活動的尾聲時,地球聯邦的執政中心甚至搬遷到了長安星,將長安星打造成了地球聯邦的首都星球。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地球聯邦開發出了更快速的飛船,和更高級的外星文明接觸,知道更廣闊的宇宙空間,殖民星球的範圍也擴張到了更遠的星系時,長安星的位置也從最前方變成了大後方,其重要性也極速降低,最終變回到了一個普通的腹地殖民星。

從日記上的文字不難看出,這艘飛船啟航的時候,長安星還是地球聯邦的殖民星核心所在,並且在日記中提到地球聯邦的議會已經開始提議將執政中心遷移到長安星,方便對殖民星球的管理,可見那時的時間已經進入到了早期殖民開拓期的尾聲。

之後,飛船沿著一條在地球聯邦早期商業史上非常著名的黃金航線開始在各個殖民地星球之間往來,進行各種商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