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認錯爹的第一百零七天:

京郊的湯山不算高,景色卻屬實不錯。

層巒疊嶂間,是信步上鳥道,是頂峭松多瘦*,是煙嵐雲岫的青山綠水。絮果進京的這十年來,不知道來了湯山多少次,卻沒有哪一次看到了群星還在璀璨閃爍時它的樣子。

不得不說,挺震撼的。

氤氳繚繞的山林間,本還是一片霧蒙蒙的樣子,卻因為鍍上了一層月光的清輝,而意外呈現出了一種清冷孤傲的遺世獨立。萬籟俱寂下,影影綽綽的婆娑樹影,在星漢燦爛中忽明忽滅。

絮果執杖登山時,只隨便套了件水青色的長衫,他本還擔心在初夏時節這樣穿會不會太熱,沒想到行至半山腰就已經開始覺得發冷,額頭上明明因為爬山而出了不少汗,被山間的冷風這麽一吹,只恨不能再披個大氅。

不等絮果開口,連亭就把早準備好的外衫遞了過來。

除了衣裳外,連亭隨身還帶著牛皮水囊以及一些飽腹的點心。他只是來讓兒子和他爬山的,不是讓他吃什麽沒必要的苦。

絮果畢竟才十六,很快他就一邊吃著精致的小點心,一邊重拾了活力。

在爬了這麽久後,絮果的腦子已經緩慢的重新“開機”,變得靈光了起來,人也重新變得聒噪。他的性格一向如此,哪怕一開始是個起床困難戶,如今醒都醒了,來也來了,自然就再次快樂起來了啊。

絮果一邊和阿爹溜達著上山,欣賞著沿途從未見過的風景,一邊問:“阿爹你以前也來爬過湯山嗎?”

連亭這次爬山並沒有帶其他人一起,只有他和兒子兩個。他看上去對山路好像特別熟悉,不需要誰來指引,也不需要什麽提示,他就能駕輕就熟地帶著兒子上山,不只是尋常人都在走的大路,還包括了每一條山間的小徑。

不管遇到了什麽,連亭都能對兒子說出個一二,好比從哪裏走能看到水杉,也好比往哪裏去能在山溪裏釣到大魚。

所以絮果才會有此一問。

“是的,我來過。”連亭點點頭,給出了一個並不意外的答案。如果他沒有爬過,又怎麽會準備的如此萬全呢?事實上,連亭爬湯山的次數還不少呢。過去最少也是一年一次,多的時候有可能一天之內就要上下一趟。

因為……

連亭每年都要陪當時還是皇後的楊太後來湯山祭祀啊。

貴人可以乘著軟轎、滑竿舒舒服服的上山,內監和宮人可就沒有那麽大的“福氣”了,哪怕連亭當時已經深受楊皇後信重,也不可能為他壞了規矩。因為一旦這事被苛責細行的先帝知道,那這樣的賜轎就不是對連亭的寵愛,而是害了他的利劍。

其實跟著楊皇後上山還好,雖然爬山辛苦,但連亭自幼隨師父習武,並不覺得爬山是一件多麽需要體力的活兒。他大氣也不喘的就能從山腳爬到山頂。

一如現今與兒子爬山的這個清晨,他都沒出什麽汗,兩人走的很慢,一路有說有笑還走走停停,連亭根本沒察覺到什麽體力的流失。

真正苦的還是隨先帝聖駕來湯山。因為眾所周知的先帝兩大特色——摳門以及苛責細行。先帝的摳門和史大人的摳門是截然兩種不同的摳,後者是為了建設貧窮的家鄉而在省錢,只會從自己身上扣錢,而前者卻單純是為了自己享受,去不斷地壓榨旁人。

作為先帝朝時的“旁人”,那過的真是苦不堪言。上山的路上沒有半口水喝、半點吃食也就算了,先帝還不允許他們有絲毫的“偷懶”,必須勻速且規矩地爬上巍峨的高山,越是體面的內監宮人,越是不能“懈怠”,他們不僅要保持飽滿的精神,還要隨叫隨到,在上山的隊伍裏來來回回、上上下下的跑動。

先帝每年來湯山的次數不定,避暑、圍獵、泡溫泉……只要想起來了,就會來一趟。這樣的折磨連亭一年之內要體驗好幾次,早就形成了肌肉記憶。

雖然連亭說的輕描淡寫,但絮果卻是越聽越氣。連帶著對湯山都好像帶了一股憤怒,整個人都氣鼓鼓的。他再也不要覺得這裏好看了!

反倒是連亭擡手,彈了一下兒子光潔的腦門,搞不清他的小腦袋整天都在胡思亂想什麽:“你不會以為我帶你來爬山,是為了憶苦思甜吧?”

絮果雙手捂頭,懵逼的看著阿爹:“不是嗎?”

那當然不是啊。

雖然先帝不做人,但湯山是無辜的。事實上,連亭還挺喜歡這裏的,因為這裏不僅有先帝朝時的不愉快,還有不錯的回憶。

某年先帝前腳上山,後腳就天降暴雨,一行人被困在山頂的行宮。偏先帝突發奇想,宣召賢安公主覲見。

賢安大長公主當時還只有公主的頭銜,因與先帝不睦,並未隨駕,只是她當時剛巧也在湯山,只不過是住在自己的莊子裏,身邊是正值年輕氣盛、還在讀書的兒子不苦,以及……他兒子不知道第多少任的小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