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黨同伐異(第2/2頁)

以蘇熙貴的意思,有兩種可能,一個是前往南京為戶部尚書,調度南方糧草物資供應,一旦到此職位上,基本就等於是不會再有晉升的可能,就等著致仕了。

雖然南戶部尚書職權不小,但始終調到南京相當於發配,南戶部尚書後只有南吏部尚書這一條相對可以“升遷”的路線,想調回北六部可沒那麽簡單。

第二種可能,就是北六部平調。

一般是進為兵部左侍郎,或是吏部左侍郎為最優先考慮。

朱浩聽完蘇熙貴所表達的意思後,問道:“不知蘇東主希望哪種呢?”

蘇熙貴笑道:“都一樣,都一樣。”

雖然口中說一樣,但朱浩知道,蘇熙貴傾向的不是讓黃瓚在北六部繼續當侍郎,雖然這從前途考量是最好的結果,但從蘇熙貴個人角度出發,若黃瓚為南京戶部尚書的話……那對他的生意可說是有莫大幫助。

南戶部尚書,相當於南方大半個國度的管家,蘇熙貴的主要生意也都紮根江南各處,若真如此的話,那他蘇熙貴更加如魚得水。

朱浩道:“不能直接在北部為部堂嗎?”

蘇熙貴面帶遺憾之色:“即便這兩年,黃公功勛不小,兩年前西北一戰更是居功至偉,但始終他非朝中元老派系,如今朝中那位……說句不中聽的,黨同伐異啊。”

蘇熙貴口中“黨同伐異”之人,顯然指的不是皇帝和江彬之流,而是首輔大臣楊廷和。

皇帝自己搞黨羽派系,楊廷和自然也會搞派系,只是名義上好聽一些,是為朝廷大義,為讀書人著想,但其實跟黨同伐異無本質區別。

“再者,如今朝中並無顯貴退下,黃公年歲已大,論資排輩……只怕等不到那天。”

蘇熙貴滿是遺憾。

黃瓚現在年歲不小了,因他不隸屬於朝中哪個核心派系,乃是在地方立功被皇帝調到京師出任戶部侍郎,所做的又基本是治理宣府糧草、軍餉等事,使得黃瓚再受器重也是皇帝看重,但朝中大臣升遷、任免之權責,卻牢牢地掌控在文官派系手中。

黃瓚大概跟蘇熙貴私下討論過這件事,到南京當戶部尚書,名利地位都有了,這輩子算是值了,留在京師苦熬,不一定能熬出頭,給人打下手還要看別人臉色……老人家也要自尊的。

朱浩點頭:“以我所見,留在京師比在南京更好,用不了幾年……”

話故意說一半,讓蘇熙貴自己去揣摩。

蘇熙貴眼前一亮,好像聽出一些苗頭,但又不敢深想,徒留執念,旋即自嘲一般,搖了搖頭,笑著說道:“此等事,並非鄙人這般草民能決定,一切聽從天命吧。”

……

……

不管黃瓚年底是繼續留在京師,還是往南京,但看起來至少暫時不用致仕。

其實朱厚照很看重黃瓚。

但正是因為皇帝覺得黃瓚有本事,西北一戰中,黃瓚功勞不小……這讓朝中文官小圈子越發排擠他,畢竟黃瓚屬於那種善於迎合的官員,為正統文官所不恥。

初五下午。

朱浩在城內拜訪了一些出身安陸的名儒,目前遷居武昌府已有一些時日,但依然保持了鄉土情。

朱浩算是替興王府出來拜見。

臨近日落時,他在一處姓洪的官紳府邸,見到同樣前來拜訪的朱萬泉。

朱萬泉從京師回湖廣參加鄉試,因為朱家上下戶籍如今都已改在湖廣,朱家人無論是誰參加科舉,都要回戶籍坐在地。

叔侄二人許久未見,見面後,自然要找個地方吃頓飯,敘敘舊。

“……四叔,這兩年家裏人都還好吧?說起來,我很久沒見過祖父和祖母了,還挺想念他們的。”朱浩道。

朱萬泉嘆了口氣:“朱家在京師,境遇並不好。”

一句話就把朱家遷居京城的情況做了總結。

能好就怪了!

現在朱家是給朱萬宏當人質,雖然不會限制你們一大家子人在城內的活動,但你們出個城試試?

做生意?

京師寸土寸金的地方,門閥林立,權貴的白手套到處都是,以朱家經營生意的手段,折戟沉沙是大概率的事情。

安陸之地沒大老虎,朱家幾只猢猻都稱不了大王,更何況是京師?

“此番回來,是要將安陸之地田宅加以變賣……你二伯也回來了,正往安陸去。”朱萬泉道。

朱浩問道:“劉管家可同行?”

朱萬泉搖搖頭:“兩年前便歸鄉,聽聞已病故,具體情形如何並不知曉。”